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想要放弃又觉得舍不得,想要离开也觉得不甘心,那么应该怎样

王昱杰
想要放弃又觉得舍不得,想要离开也觉得不甘心,那么应该怎样做呢,五一在线有需要随时可以来找我聊聊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徐晓晨
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你面对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是否会感到束手无策?你是否也有这种思考:“我能做好吗?”“我有能力应付未知的困难吗?”“好难受啊,我已经开始焦虑了,我还是放弃吧。” ……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的情绪是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判断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我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我们是否愿意去做一件事情,不仅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结果的判断,也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主观判断。 那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呢? 第一,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决定我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并且做完自认为能胜任的工作;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回避自认为不能胜任的工作。 第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我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有足够的的自信克服困难,倾向于更加努力;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自信心不足,甚至放弃努力。 第三,自我效能感会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表现自如;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畏手畏脚。 第四,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从事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够承受压力,情绪饱满、轻松应对;自我效能感低的人经常会感到焦虑紧张。 相信看完这一段的你已经开始“对号入座”了,我们有专门的自我效能感的免费测评,可以自测一下,看看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 去年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勇敢的人面对未知的事情,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尝试,这种勇气的来源是对自己能力的完全信任。那我的自我效能感很低,我就没救了吗? 当然不是。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很多,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下次再分享啦~

赵莎莎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个问题出发,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进行分离。只有进行了课题分离,我们才有可能做到远离不必要的烦恼。 就拿别人对你提出要求来说,你的课题就是要不要接受他的要求,只需要就事论事,做出你想做的回应就好。至于他怎么来处理你的回应,他会不会感到失望,会不会认为你太不近人情,那就是他的课题了。那你可能会继续追问,如果他的反应可能对你造成伤害,那么这是谁的课题?思考一下,这是你的课题,问题抛回给了你,对于他的反应,你可以考虑远离,或者回击。 课题分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很多棘手的问题,用课题分离,很有可能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我们可以用亲密关系中的“分手”来举个例子。当对方提分手或者表现冷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辨识出“他究竟在想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方的课题,我们不该妄加干涉。因为事到如今,对方怎么想的,对我自己来说已经毫无意义。而“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适合什么样的伴侣”“我该如何取悦自己、喜欢自己”,这个才是我应该花时间精力去关注的课题。 同样的,我们在职场中,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谁谁谁的工作能力不过如此,为什么他升职加薪这么快。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论别人实际工作能力如何,他何时升职加薪,都是那个人的课题,更是选择提拔他的领导的课题,不是我们应该干涉的课题。对我们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课题是,“我想要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成就”“我从这份工作中是否得到了我想得到的”等等。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值得我们花时间精力去思考的课题,是以“我”自己的内心为出发点的。 但是问题来了,面对一个事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阿德勒认为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由谁承担就可以。谁来承担这个结果,那这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