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也称为外向投射,自我允许了本我的冲动,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
孙茂原
也称为外向投射,自我允许了本我的冲动,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我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减轻罪恶感,得到一种解脱。投射能让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 如:恋爱或婚姻双方常有可能把“我恨TA”说成“TA恨我”,把“我的良心折磨我”说成“TA在折磨我”。
0温暖
0回答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赵莎莎
今天和莎莎老师一起解密恋爱微心理 答疑解惑 问:莎莎老师和女生约会后表白,对方说做朋友,还有希望吗?后续该怎么做 ? 答:相信很多男性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被拒绝之后进退两难,一边觉得难以割舍一边又担心再次被拒绝或者又担心跟进了没有结果还让对方反感,而自己又白白伤心一场,所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没有那么难的找对方法就可以。 假如当对方说要做朋友时就是还没有考虑清楚但是也不是很反感你,可能还想彼此再了解一下,毕竟也才刚刚认识不是吗? 你可以从她说要做朋友的话语和行为看出来她并不是很讨厌你,对你有好感但是内心一定也有很多不确定感,因为有的女孩子是属于慢热类型的对恋爱的态度是循序渐进,她们需要深入了解之后才能确定关系。 所以女孩子一般说想做朋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哦: 1.她本人很保守和传统把感情看的很认真; 2.她还没有做好脱单的准备需要时间; 3.她想进一步了解你; 4.她说做朋友是想给你们一个彼此考虑的时间; 5.也有可能是曾经受过伤害不敢轻易相信感情。 所以身为男性如果真的喜欢对方,你现在要做的就一如既往的关心和问候,毕竟女孩子大多数属于被动型的,所以男孩子们要主动一点哦,你可以试着先答应她的要求从朋友做起,但是做朋友也不耽误你关心她爱护她呀,如果一味的坚持表白可能真的连朋友都做不了了,日久生情后接触的时间多了她就会看到你身上的优点,相信这样的喜欢和爱才会长久,因为不是每一段爱情一表白都可以一次成功的,恋爱就像靶场打靶一样我们很难一次射中红心,多次尝试以后就可以直击红心了,所以如果真的喜欢就去追,去坚持,相信你很快就会收获属于你的爱情了。
刘美欧
快乐的用处就是—它能使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他人认可了你的成就,你对这个世界是有用的,还有一个附带的可贵用处,就是能让你健康。 —毕淑敏
曹永利
这世界呈现出的相 是由我们的心念折射而成 比如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佛印问苏东坡“你看我打坐时想什么?” 苏东坡说“像一坨屎” 苏东坡反问佛印时,佛印说“你像一尊佛”! 愿我们都心存善良 所遇皆是美好
武倩妮
我爱你,可是你做了某些行为,我会难受 我爱你,可是你没有某些回应,我会难受 自己的情绪被“爱”牵着走,陷在情绪的漩涡里 可事实上,背后是“你应该这样做,你才是爱我”的标准,带着这个标准去衡量爱,衡量对方的所作所为,爱就多了一份枷锁,这个枷锁,困住了对方,也牢牢困住了自己。 无条件的爱是什么? 基于我爱你,我愿意放下我的所有标准,你自由,我也自由。和谁的关系,都是这样,包括与自己。
张翀
一是“身份”。鲍尔德温等人的《文化研究导论》认为:“身份用来描述存在于现代个体中的自我意识。现代自我被理解为是自主的和自我反思的,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把个人主义、批判和自主行动的权力,看做是现代主体性的三个主要特征。身份的这种自我反省的一面意味着在现代,身份被理解为是一个规划。它不是固定的。阿兰·德波顿在其《身份的焦虑》中更是明确指出,身份“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源出于拉丁语statum,即地位。狭义上指个人在团体中法定或职业的地位(如已婚、中尉等)。而广义上——即本书所采用的的意义——指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综上所述,可知“身份”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或地位,描述的是存在于现代个体中的自我意识,但更体现为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是“身份焦虑”。这“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简而言之,身份焦虑就是指人的内心所潜藏的对自己身份的一种担忧或焦虑。“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时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个人视为是他存在的根本。威胁可能是针对肉体的生命(死亡的威胁)或心理的存在(失去自由、无意义感)而来,也可能是针对个人认定的其他存在价值(爱国主义、对他人的爱,以及“成功”等)而来。”“焦虑的特性是面对危险时的不确定感与无助感。” 三是“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确立差异化并经由差异化来建构自我同一性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身份认同是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情境中通过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而形成的,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是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是一个人对自己归属哪个群体的认知,或者说个人对所属群体的角色及其特征的认可程度和接纳态度,主要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简而言之,身份认同就是追求与他人相似(有哪些共同之处)或与他人相异(有哪些区别),其中个体认同或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独特性的意识,其形成以对“他者”的看法为前提,他者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制度、思潮、风俗等。
徐娟
当你的能量越来越高的时候: 你将发现你开始, 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了; 只是他们处在不同的能量频率, 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进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所以请允许你自己做自己, 也允许别人做别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