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一年级,昨晚和孩子卧谈,我问说你最近有没有不开心的事呢?他说,我现在每天担心这周六,每天心里都想着这个事(周六是乐高机器人的一个考试)。我说你担心什么呢?他说害怕考不过。。我问,考不过会怎么样? 他说考不过怕爸爸不和我玩了。
我心里就清楚了孩子的感觉,其实并不难,乐高老师说在班里是靠前的,绝对过。而爸爸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带着复习了一遍又一遍,但一直觉得没有100%把握。因为以前过了搭建,这次只考理论,如果理论成绩不过的话,证就拿不到了。所以给孩子带的很紧张。
我觉得这是一个事。于是我先开玩笑问,要是考不过,天会塌下来吗? 孩子笑了,不会呀。就不上学了?不吃喝拉撒了,会吗?也不会。日子还是太阳东方升起,西边落下,是吗?是的。
又问他,以前第一次考搭建时也是很担心不过,最后你觉得怎么样? 太简单了。 还有一次围棋定级爸爸也是担心赢不了,结果怎么样?我多赢了好几盘。是啊,说明爸爸有时候担心并不合理是吗? 是的。那我们这周六看看结果咋样,他说是。
我说老师可能更了解孩子和考试,而爸爸是站在他掌握的知识上要求你,所以两个的对你的看法不一样,你理解吗?他说是。孩子对自己的认知都靠外界来灌输,靠实践结果来印证。这个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晚上和爸爸单聊,给孩子一些鼓励,不能让他心理负担太重。他早上临走时说,不要担心,好好考就行了,以后考试多呢,只要好好准备了,应该能过~ 我好无语,为什么不能给一个完全正向的肯定,你一定能过! 对于一个电动车还有50%电就焦虑快没电的人,没有实打实的分数下来,决定不敢拍胸脯保证~
这恰是我和孩子需要做的课题,保护孩子自信心,孩子通过实际的结果去验证,去不断给自己更强的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