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王倩倩
1温暖
0回答
刘慧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刘云清
幸福婚姻的七个法则: 1、完善你的爱情地图-爱他,就要了解他 2、培养你的喜爱和赞美--我欣赏,我坚持 3、彼此靠近而非远离--你们的关系够紧密吗? 4、让配偶影响你--“亲爱的,你说了算!” 5、解决可解决的问题--以温和开场,用妥协收场 6、化解僵局--学会和问题一起生活 7、创造共同意义--彼此尊重梦想
梁春霞
M从事自由职业,经济状况无问题,工作时间自己可以掌握,但他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上,努力地赚钱,让生活质量打了折扣,也疏忽了自己的家庭。既然从事自由职业,就应调整工作比重,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但是他并不愿意,身心仿佛被困住了,常抱怨自己很疲惫。 既然已经感到疲惫了,为何不做出调整呢?M给出一个理由:“我没办法调整。如果我不多赚点钱,我会感到很害怕。我没有安全感。” M的例子很常见。M的生活陷入不得不如此的循环,他感到很无奈。但局外人看到M这样的状态也常疑惑,甚至会忍不住劝说:“既然工作时间自由,经济条件又许可,为何不调整时间,提升生活质量呢?” 但是局外人无论怎么说,也无法让M改变。 驱动M努力赚钱的是什么力量呢?从M的理由来看,是M的“害怕”与“不安全感”。 内在改变了,外在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M若要解决受困的状况,不是减少或增加赚钱的时间,而是探索他的“害怕”,不让“害怕”主宰他,从而减少“害怕”对M的控制,让M脱离惯性的思维,改变惯性的应对方式。 当M能面对“害怕”,理解、掌控、减少,或者克服“害怕”,那么M就可以自由地决定是否要赚钱,以及要投注多少时间在工作上。 当内在改变了,外在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如果M愿意探索,愿意当自己的主人,不是让害怕当主人,我对M可能会进行如下的提问: “不投入工作,你会害怕呀?你要谈谈害怕吗? “你害怕什么呢? “这个害怕有多久了? “这个害怕怎么来的? “类似的害怕,是从小就有的,还是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有的,还是进入家庭之后才有的? “引发你对缺钱的害怕,那个事件可否说说? “那个事件带来冲击的同时,还带来什么样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你是好的吗? “你怎么看待害怕? “你期待害怕减少吗? “你想做害怕的主人吗? “你愿意靠近害怕吗?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是有价值的吗? “你接纳害怕中的自己吗?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怎么看待自己?” “害怕”是感受层次,一般人知道自己害怕,却不知道被害怕控制,不知道如何靠近害怕,不知道害怕从何而来,不知道如何应对害怕…… 当内在的“害怕”成了主题,内在探索,问句环绕害怕的成因、过去的事件,对害怕的观点、期待,面对害怕时渴望,以及害怕时的自我。对话交织着时间与冰山,探索过去的事件的影响与其对内在的冲击,通过探索让M觉察,让M决定自己,让M成为自由的人。 ——【书摘】
张富杰
一个人,相信更长的时间内,因为投入和机会的过多,满足的可能性会增加,所以满足的时间可以拉长。 实际上,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他的愿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晓旭
这个世界荒谬,但有许多爱。 --加缪
冯二玲
第404天 能 控 制 什 么 人其实很无能,论飞不如鸟,论游泳比不上鱼,论钻地没法与地老鼠媲美……可是,人有不甘心,如何让自己感觉好受些,那就是实现控制感。 控制什么呢?控制可以控制的。看清楚自己的现实,不与自己过不去,通过努力实现可以实现的,踏踏实实地,如“人一遍我十遍,人十遍我百遍”的重复。再不然,扬长避短,记忆不行我手勤,做些手艺活……总之,天生我材必有用。智者会结合自己的特点实现控制感,而不是怨天尤人,甚至攻击自己,让自己沉醉在挫败无助感里,暗无天日的藏在自己营造的心魔里。 明智之举是,开开心心的如其所是的接纳自己。不管外界发生什么,我心如如不动,相信一切自有结论,接受不能控制的,控制可以控制的。控制可以从最起码的最低处起,最起码你可以感觉自己的身体,最起码你拥有自己的思维,最起码你的情绪你知道,最起码…… 境由心转,心由境转,不论怎么转都抵不上地球绕太阳的自转、公转,明明没有那么强大,干嘛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呢?不如活在当下,感恩拥有,口吐莲花,自助助人,无为而有为也!
于萍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