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但我们都需要学着释怀
夏亦秋
但我们都需要学着释怀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孙浩英
我们无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发生的都是应该发生的,我们不应坐在那里抱怨,而应接受事实并凭借手上的能力做最好的努力朝向自己希望的方向。
赵莎莎
“我想和你睡觉” ——流氓语录 “我想和你一起慢慢醒来” ——徐志摩 “我想从你的窗子里看月亮” ——张爱玲
郭佳丽
其实一开始 我对于听到那些出轨的人 都是零容忍的 到后来我看到了 宽容的一方 悔改的一方 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也看到了 绝对不能容忍 快刀斩乱麻 快速分手离婚的女人 也找到了自己新的幸福 其实对于选择 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观点 还是那个句话 看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看看自己到底能接受什么?绝对不能接受什么? 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幸福 我们不是为了离婚而离婚 也不是为了妥协而妥协
张建娥
①外强中干,没有安全感,不独立,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界事物证明。 ②强烈占有欲,恋女情结,将所有的感情重负压在女儿身上。 ③从小到大,以自我为中心控制与操纵成为习惯性行为。
高雪梅
人们常常会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想要找回意义,我们需要重建自己的价值感。 如何重建价值感? 1、暂停: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每天都给自己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与自己进行对话: 今天的生活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对现在的生活有哪些方面不满意? 我是否有能力改变? 我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支持我行动起来? 当你思考了上面的问题后,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自己行动起来,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尽可能体验它。 2、建立意义来源 心理学研究证明:生活的意义感首先源于与他人、与世界的连接。 就是与其他人、事、物建立起某种关系,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如果你当下并没有办法做到与他人连接,那么可以尝试多与事物连接: 看一场打动人心的电影; 画一幅属于自己的画; 养一只相互陪伴的宠物。 当你和你正在体验的事物连结在一起,不分彼此,不分物我,没有间隙。 在体验式的过程中,相信你也会一点一点感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依托和支持。 3、训练对生活的掌控力。 你可以试着为自己定制一些简单的计划,如:每天给花浇一次水, 保持每天记录心情的习惯等。 通过训练对生活的掌控力,慢慢地你也会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和改变。
白雪峰
最近几个来访被孩子的教育搞得焦虑的不得了,其实《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可以解决你的所有亲子教育问题。 对这句话很多人的理解是:天道会帮助善良的人。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善良的我,却命运多舛呢? 因为善人的意思,并非是善良的人,而是擅于遵循道的人。 道德经:道在前,德在后。 寓意所有的德,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遵循道,不遵循道是谓无德。 比如,你喜欢养花,担心花渴死,去给它浇开水,结果花被浇死了。 让花好是德,用开水浇花是无道。 无道的人,哪怕心再好,也会好心办坏事。 你可能说,哪有人那么傻,用开水去浇花呀? 可在现实中,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却经常做伤害孩子的事情。 打骂孩子,贬低孩子,侮辱孩子,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这些都是常态。 一句“我是你爸、妈,都是为了你好”,成了把一切不合理变成合理的借口。 可现实是,孩子不但没有变好,反而身心俱疲,丧失了灵性。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因为那些曾经被伤害的人,往往需要用一辈子来治愈童年的不幸。 教育孩子,道德经早有建言: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给孩子生命、培育、独立、滋养、保护,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给予足够的尊重。 道是孩子成长的规律,每个年龄阶段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强行干预。 现在3岁5岁的孩子去学英语、钢琴、舞蹈等技能的行为,和揠苗助长性质是一样的。 3岁5岁本就是该玩的年纪,只有玩才能释放人的天性。 才会有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以及最珍贵的灵性。 但人们往往在无意中,把孩子的天性扼杀在摇篮里。 德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成长所需的养分和保护。 就像种子有了土壤、阳光、水、空气…,就会发芽成长。 只要保护它不被破坏,不用你帮助它成长,它会自动长大。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