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相关回答
柳红顺
#心理咨询师的三件小事儿 1.好几天看见十字路口有会,一直有想去逛逛的想法,虽然并没有什么想要购买的东西,只是想去看看。 那条路实在太长了,我大概走了三分之一。 当然,并没有买什么东西。 然后,带孩子去图书馆还书并借书。 进门是一如既往的晚上好,没有什么新奇,也没有惊喜,却连接了内心的平和与安静! 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健走的队伍。 这支队伍,几乎每天都在运动,没有间断过,目测基本是退休人员。 他们虽然退出了职场,依然可以在另外的领域,寻找自己的热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份毅力和坚持,响彻着傍晚的大街小巷! 2.这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其中一段文字,对我很有触动。 “因为这孩子是她的无价之宝,她倾其所有才得到这孩子。” 外人眼里来路不明的孩子,在这个母亲眼里,是那么的贵重! 虽然不知道故事的演变如何,这位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是那么的真切! 纵观现实生活中,多少曾经因爱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却并没有那么幸运。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 愿每一个长大了的孩子,都能看见自己!! 3.当我意识到的时候,就会深呼吸。我的强大动力,来自于一位老师提到,深呼吸时的横膈膜运动,同样可以起到按摩内脏的效果。既然肢体不能舞动,那就给内脏来个瘦身吧!
关宏
每当你认为别人毁了你的生活时,实际上是你自己毁了你的生活。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态。如果你换一种心态:无论情况多糟糕,这始终是你自己的问题,并且你尽力来解决它。我认为这更有效。
胡维静
也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对自己的不足总是难以放下,对自己的遗憾常常难以释怀。 其实,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你越去在意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反而越会给自己造成压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你就会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陈渝
如果你感到害怕失去爱人的爱,请不要自责或过度担心,我们所有人都有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依赖需求。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学习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与心理咨询师合作是一种很棒的选择,通过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都将迎来改善的机会。
刘苗苗
如何化解孩子的“功能获益” 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孩子成为父母“博弈工具”的具体表现:比如妈妈拿着孩子与老公、爷爷奶奶、整个家族对抗;不愿意让孩子像他的爸爸/妈妈那样;让孩子成为夫妻之间对抗的一个口实,只要家里谈到孩子,冲突就来了;常把“要不是为了孩子早离婚了”挂在嘴边,孩子成了平衡婚姻、博弈婚姻的工具,等等。 孩子一旦成为博弈工具后,孩子就要发挥他的“功能”。那么在父母冲突、对抗、矛盾时,孩子夹在中间是如何起到作用的? 比如,妈妈觉得爸爸不爱她、爸爸的心不在家里而是在他的父母那儿,妈妈在和爸爸对抗的过程中,总和孩子说爸爸以及爸爸家族的不好。在这个过程中,爷爷奶奶只要想看孩子,妈妈就刻意不让孩子去见,把孩子封闭得紧紧的,和孩子处于一个过度融合的状态。孩子作为了一种妈妈和爸爸交换、博弈的筹码,孩子起到了妈妈对爸爸以及他整个家族的对抗的功能作用。 比如,父母早期是为了孩子不离婚、而不是夫妻间有感情不离婚,后来孩子生病了,妈妈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而选择隐忍,为了生病的孩子不再去和爸爸争吵,其实孩子依然是夫妻间博弈的工具。此时孩子生病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调整家庭中父母的关系。 比如,当夫妻间有冲突的时候,两人冷战不说话,待到要修通关系了,一方想向另一方示好,就以孩子为理由,孩子又成为了夫妻间博弈的工具。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夫妻间关系已有改变,其实还是没有绕开把孩子作为博弈的工具。 (1)关系的获益:孩子如果成为夫妻博弈的工具,孩子的心理疾病和症状就是博弈工具的“功能”,疾病=功能,在关系中会有“功能获益”。比如孩子去平衡、修通父母的关系,保证父母不离婚、不吵架、不发生冲突,保证父母谦和的态度;比如孩子只有抑郁了,离婚后的爸妈才会陪伴他,他用自己的病把爸妈连接在一起,还自己一个完整的家庭,等等。 (2)孩子自身的获益:孩子夹在夫妻之间的功能一旦形成,孩子自身也有“功能获益”。①他有价值感,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拯救了父母,他不上学没有力量,但是在家里有存在感,有价值感;②孩子潜意识里不敢好起来,因为怕父母的改变是假的;③潜意识里孩子也依然在训练、在引导他的父母继续争吵,而让他的功能继续发挥作用,继续被夹在中间,因为他在学校里的功能发挥不出来。 因此,家长们都要思考:如果孩子不生病、没有心理问题,他的“功能”能否实现? 父母冲突、对抗、矛盾,孩
王义丽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