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你没喜欢每一个人的义务, 你有厌恶任何一个人的自由。 但
孙三丽
你没喜欢每一个人的义务, 你有厌恶任何一个人的自由。 但对每个人, 你都要给予基本的尊重, 包括你厌恶的人。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李芳君
成年以后,谁都有难过和郁闷的时候,但记住,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一家人没了好心情,争吵随时可能爆发。情绪的传染就像是核弹,消极的情绪会形成负能量场,搅得家里不得安宁。所以,进家门前,好好调整情绪,当你走进家门,把那些坏情绪关在门外,笑着面对你的家人吧!想要温馨的家,微笑总比生气有用。
宗阳
有句话说:人类的烦恼,全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彼此相连,就会产生冲突与是非。 如果总在关系中纠缠,人生只能不断内耗,身心俱疲,最终一事无成。 学会在关系中节约能量,精进自己,我们才能稳住内心,立于不败之地。
王胜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增广贤文》 很多相近的情景会引发相近的情感体验,自己有这样的体验,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人,相类似的提法有换位思考,屁股思维等。这句话,涵盖了现代很多心理学理论及技能的精髓,尤其是将心比心,突出了对真实情景的体验觉知的重要,真实的情绪体验的重要,而不是空想假设,是根据当下现实产生的觉知领悟,而不是封闭的思维假设。可见知己知彼都离不开心,沟通理解离不开心,希望我们能更好的用心做事,用心做人。
那晓旭
我们自己学习和改变 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学习和改变的目的是为了别人 你就会委屈,就会有情绪产生
王威方
《悉达多》是德国作家黑塞的作品,篇幅不长,只有100多页。这是一本有佛教味很浓的书,主人公悉达多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挣扎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因此好理解,能产生共鸣。 悉达多是婆罗门之子,生活优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不快乐,他想离开家去寻找自我的真相,父亲不允许,他就站着不动,站到两腿发软,父亲没办法就答应了。 这种年轻的倔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不顾父母劝阻的任性,我们好像都有过。 临走时,父亲对他说:“如果你在森林里找到了幸福,就回来和我们分享,要是你找到的只是失望,就回来和我们一起敬奉神灵。”父母都这样,舍不得又阻挡不了,就说:“家的大门永远为了敞开着,混的不好就回来,爸妈养着你。” 他和几个僧侣一起在森林里苦修,然后去追随佛陀乔达摩,听他讲经,但他说佛陀的学说里缺了什么。所以他没有皈依他。 就好比有人对你说:你要听话,我都是为你好。你就是听不进去,因为你不知道这个道理怎么来的?它好在哪?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原来佛陀也遇到过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以后,当我们无法说服一个人时,想想佛陀,也就放下了。 悉达多坠入红尘,他认识了一名女子和富商,他们教他情爱和做生意,让他品尝了权势、财富和肉欲的滋味,过了几十年声色犬马、贪婪的世俗生活,父亲和乔达摩的教诲都被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终究,他没爱上这样的生活,他烦躁不安、无故发火,再然后他抛下所有的财富和女人,走了。 我们很多人不也这样吗?突然有一天厌倦了现有的工作或生活,向往诗和远方,大胆的就写个假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了。 悉达多老了,他有些心灰意冷,想结束生命,这时大脑冒出来了一个“唵”字,它是佛教一个咒语,好像能激发人做好事的念头。 这就像一个站到悬崖边上的人,突然想到自己未尽的责任,赶紧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所以我觉得人一定要有责任心,心里要装着一些人,关键时刻它是救命稻草,爱人,是爱己的唯一之道路。 悉达多又回到孩子的状态,两手空空,胸中汹涌着快乐,他对这样的自己很满意。他说:“尘世欢愉和财富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我在孩子时就学过了,可是我现在才有了体验。现在我明白了,不仅是脑子记住了,而是亲眼目睹,心知肚明了。” 我们很想用所谓的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但很多时候,动用所有感官,每一寸肌肤去经历人生,却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只有体会了生活之壮阔,才
张万青
人格包括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模式组成的一套反应系统,它是在漫长的养育过程中形成的。所谓相由心生,那个相就是套在心上面的人格系统。性难改山难移并不是绝对的,所谓性格就是人格的主要组成部分,重塑了人格,从某种层面来说,就获得了成长质的飞跃。我理解的内观就是,用心观相,如如不动,相由心生。心是我们的本然,相是心的形。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