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1、巴浦洛夫和他的狗 操作性条件反射 2、哈洛和他的
李轶凡
1、巴浦洛夫和他的狗 操作性条件反射 2、哈洛和他的猴 恒河猴实验 3、桑代克和他的猫 学习曲线 4、塞利和他的狗 习得性无助 5、约翰和他的老鼠们 老鼠乌托邦 6、华生和他的儿 哭声免疫法 从1879年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代表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开始,这条路走的并不神圣,其中伴随着其他动物甚至是同类的痛苦经历。为这些奉献了自己的小动物们、小朋友们道一声辛苦了。
0温暖
0回答
#
心理咨询
相关回答
徐恒
信任和放任大有不同 爱和溺爱也有本质区别 所有的人事物都需要找到中间的平衡 否则任何的过度都会带来适得其反 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校准的都是一个度 而这个度不在于标准而在于内心的感受 自我成长所产生的觉知 能够帮助我们不断的微雕真实的平衡
昝宇虹
我们可以尝试识别出内心对自己的评判、打击、否定、贬低的声音,听一听我们对自己说了多少次“不行,不可以,不应该,怎么又这样?”,我们也可以尝试去追溯这些声音的真正来源。 我们并不是活在一个必须要怎样的世界,而是一个怎样都可以的世界。 只是因为我们内心住着一个绝对禁止性超我,而我们需要不断地让自己符合这个超我的标准和要求,所以我们会对自己有许多评判和攻击。 想从评判攻击的状态里走出来: 1.识别出内在严厉的禁止的声音,并开始质疑这些声音。 2.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想要怎么做。 3.尝试遵从自己的心,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可以从小事慢慢做起。
周庆红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去了解伤害我们的人?对于施加给我原生家庭之伤的父母,我只想尽力地摆脱他们。 你绝对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疑惑的人。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许多有着原生家庭之伤的成年人寻求心理咨询的首要目标,就是“不要变成像我爸(我妈)那样的人”。 然而,讽刺的是,许多时候我们越是想要脱离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越是会陷入泥潭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着急、生气时候的样子,自己苛责自己的样子,真的很像那个我们最不想成为的人。在相安无事的时候,我们刻意地朝着和父母完全相反的方向奔跑着前进。而情急之下,我们又会做出和父母一模一样的选择。 这种现象的产生,和我们之前说到的人类在遭遇到伤害时自动产生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当幼年的我们无法抵抗来自父母的原生家庭之伤时,我们只能够顺从父母,在潜意识中,我们吸收了父母的一部分性格特征、思维模式,通过“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来更好地适应父母创造的环境,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心力内投”(introjection)。久而久之,我们潜意识中模仿父母的部分逐渐演化成了我们自己性格特征、思维模式的一部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仿同”(identification)。
王晓波
王尔德曾经说:“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没有完美的婚姻,只有不断“适应”婚姻的自己。这样的“适应”不是妥协和委曲求全。而是在婚姻现状中找到最舒服的姿势。比如爱人不记得我们的生日,可以自己给自己来上一份礼物;比如伴侣说我们做的饭难吃,不必满腹委屈地怒吼,只需要享受属于自己的一餐。把关注点从伴侣身上收回,专注安抚、陪伴自己的内心,才能更客观地看待婚姻。
张万青
越来越感受到,不抗拒,不欢迎,不拒绝,来什么接什么,遇见什么生活就过什么生活即是自由
薛静
在心理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欲望体质。它会让你被特定行为表现所吸引,对某种类型的人和相处方式有天生的偏好。有的人反复被有趣的灵魂,深深吸引;有的人会因出众的才华,瞬间坠入爱河;有的人会为了对方的好,奋不顾身...... 当一个人看清自己的欲望体质,就像是找到了打开关系枷锁的钥匙。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