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存在即合理,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接受,放下,改变,你会发
郝晨燃
存在即合理,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接受,放下,改变,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史冬英
对多数人来说,我们熟悉的大概是傻乐,你也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上的盲目乐观和自信。同理,“傻悲”就是习惯看到消极的一面,在心理学上叫做“防御性悲观”。 防御性悲观者大概有这样一些表现: 1、我常常在事情的一开始就做最坏的打算,即使我可能会做得非常好。 2、我担心事情的结果。 3、我会仔细考虑所有可能的结果。 4、我经常担心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或理想。 5、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想象什么地方会出错。 6、我能想象如果事情搞砸了,我会是什么感觉。 7、我通常会试着想象如果出问题了,我该怎么补救。 8、我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自信。 9、我会花很多的时间在计划上。 10、我会想象如果事情一切顺利,自己是什么感受。 11、相比做得不够好,有时候我更担心自己看起来像个笨蛋。 12、考虑到什么可能会出错,有助于我做好充分的准备。 或许从这些表现你就可以看到,这些人的悲观并不会像真正的悲观者一样一蹶不振、彻底躺平,相反,他们只是更早地预见到了可能的困难,因而更容易做好接受各种结果的心理准备,事实上,他们虽然看起来悲观,但他们一直在行动,甚至因此会把事情完成得更加漂亮,这很有点“向死而生”的意味。 当然,这并不是说悲观就比乐观好,它们实际上都是我们在应对问题时的策略,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和倾向罢了。 所以,从这一刻起,如果你悲观,却又能不放弃,那么就好好去享受自己的“傻悲”生活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徐恒
头脑的想法和心灵的感受相差甚远 两方的意见往往是不统一的 想法符合理性规则容易察觉和看见 感受难以描述就常被压抑和不易捕捉 我们容易相信头脑的想法就是内心的想要 所以做很多事情没有热情也很拖延 不是做不好是没那么想要
单君
亲密关系中矛盾和问题,并非“哪里不好,改了就行”这么简单。 因为双方的相处模式、依恋模式、甚至三观都是有很深意识根源的。 要“解决”彼此的差异带来的问题,是一个很遥远的目标, 而“理解”近在眼前,我们可以试着从理解自己开始, 带着问题彼此相处,慢慢学会俯视问题,而不是急于解决问题, 这也许会让我们都更能舒适的生活方式。
韩苗苗
很多看上去一切都好的生活,背后也有隐隐作痛的失去。面对失去,我们每个人有着自己的方式。 失去(Lost),可以是任何一种情况。失去机会、失去信任、失去恋人、失去朋友、失去心爱的物品、失去时间、失去某种可能,甚至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失去满意、失去自由或失去选择。无论何种失去,哀悼都是值得的。
张荧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説: “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以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 一个人想要成长,就要学会如何做自己,学会如何与他人做适度的链接。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否定自己,接受并敢于做那个真实的自己,你才会链接到能与你同频共振的人。
刘淑芬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父母自我成长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