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如果孩子愿意向你“抱怨”,那说明他在你那儿会有安全感。
宗阳
如果孩子愿意向你“抱怨”,那说明他在你那儿会有安全感。 听孩子话,远比让孩子听你话来的重要。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翟桦
父母应该记住,不管他们为孩子做什么,其实都为了满足自己
张佳琪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你觉得焦虑、惶恐时请放下手上任何事情深呼吸, 2、保持躯体机能性,多去运动。 3、多去户外,多去社交。 4、找一个陪伴物。
那晓旭
太多积极的行为,是因为我说了算;太多消极的行为,是因为你说了算。 虽然人人想追求幸福和利益,但如果代价是严重失去自我,我们就宁愿不要。 最好的人生,都是指向「成为你自己」。
孙三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按钮,或者简单的把它叫做痛点,通常来自早年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长经历,比如小时候父亲打你时对你大吼大叫,你长大了一旦遇到他人对你说话声音大、不太友好语气的情况你就会很紧张或者恐慌,和小时候被父亲打的时候感觉一样,你会有很多的情绪上来。 我有个来访者他小时候父母教育方式很严厉,如果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玩具什么的收好就会被父母扔进垃圾桶,两个月不准他玩儿其他玩具,也会有其他惩罚。有次他没有把牙膏盖盖上,父母对她很生气,又唠叨很久,总是被父母这样的对待,她深信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是不好的,父母不喜欢不爱的,甚至觉得自己是父母的麻烦和累赘,至少她觉得父母应该希望她隐身或者死掉。 成年以后在亲密关系中当伴侣批评她一些小的生活习惯她会特别伤心,像是揭开了她的旧伤疤,让她泪如雨下,她伴侣很不理解她这种伤心程度,本来也没什么的。如果她不曾有过小时候的那种经历,或者不曾把父母对她的反应诠释为否定她的重要性可能伴侣批评她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的反应。她的伤痛是很早就有的旧伤疤。
王欣梅
并不是每一件算的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 ———爱因斯坦
冀锐敏
我们常规以为压力一定是由具体的事情或者特殊的环境引起的,其实情绪不是由事件决定的,而是由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决定的,人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事件的意义,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事件是影响甚至维持痛苦压力的原因,以及我们如何应对痛苦压力的方式才是加重和维持情绪的原因。 比如一个女生从小父母要求严格,她就感觉“我只有考第一,才是可爱的孩子”,结果有一次考第三,她就感觉痛苦异常,压力山大,不吃不喝不玩耍一定要赶紧学习,导致压力更大。 可以看到,导致她压力山大的原因不是考第三,而是她对于这件事情的理解,以及她后来的应对方式,这样的理解和应对方式导致她无法放松,越发让自己承受更多的压力。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