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有些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一方面不想理会任何人,连在意的人的信
孔焕君
有些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一方面不想理会任何人,连在意的人的信息也不想回复,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的自己好像过于冷漠,但是有好像不想做任何改变。这时,我们可能陷入了共情疲劳的状态。长时间替别人考虑,努力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情绪、感受、行为,让我们不断消耗内在能量,最后觉得心力耗竭,疲惫不堪,只想好好休息。这时候,我们只需跟身边人说明情况,给自己一个休息调整的时间就好。
1温暖
0回答
郑洁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刘淑珍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当挫折来的时候,家长怎么说,怎么做,怎么陪伴孩子,才能让他面对挫折,勇敢地跨越挫折,在挫折中成长?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怎么说?
理解他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家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内心感受.而不是安慰、指责.
“同频共振”-两个人在同一个频率上,你说的话,孩子才能听进去.
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心理免疫力,遇到困难,解决了它,下次再遇到相似的困难,就会有信心解决掉它.
翻越了困难,孩子才会真正有信心.
当孩子跟你说我不想做,我很沮丧的时候,别急着安慰他,帮孩子看看他想要什么,如何能够帮他做到.
王丽美
李萍
1 总有不少的父母,会抱怨孩子的种种问题,甚至想着要不要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可事实呢,更应该关注心理问题的,却是父母本身。 一个家庭最该被教育的,是父母。父母管不好自己,所有的教育都是无用功。 因为孩子的性格或是心理的问题,基本都源于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还有教育的方式。 比如,你内心最在意的那些东西,会经常在孩子面前不经意地透露。 勤劳的父母会经常说勤能补拙,勤劳是多好的美德。而在乎交往的父母,会告诉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定不要只知道读书,还要多锻炼交际能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被熏陶,习得父母的这种脾性秉性,在心理上趋同,在行为上模仿。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他们。 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会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先行。特别是父母的一些心理情结,影响更大。 一位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养孩子很难,但父母自身不放弃,孩子便会在跟随父母的脚步中成长。 教诲是条漫长的路,唯有榜样是条捷径
李丽丽
心灵是一座宝库,在那里只应留有美好与智慧,而不是收藏垃圾。一个人若要心灵自由,就要忘掉猜疑、仇恨等困扰心灵的痛苦。忘掉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内心重新种下幸福与欢乐的种子,就像在杂草地种上庄稼一样。
路春霞
大脑很累的时候感知一下你的身体和内心的诉求,当身心脑三位一体的时候,内在才能得到一种平和而宁静的一致感。
王兆芳
事情的起因是爸爸有一天突然回家和妻子说要离开这个家,留下一份离婚协议书,一周后他回来办理离婚,他也不会再回家了,外面有了女朋友了。 于是家里10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给爸爸:“爸爸,我非常怀念我们过去一家四口美好甜蜜的生活,我们一家人生活感觉就像坐在一辆车去旅行一样,你是这辆车的司机,妈妈坐在副驾驶位上,我和弟弟坐在后排座,我们一家人很开心,因为你是这辆车的司机,我们都很放心很有安全感。 突然你把车靠在路边说你要下车了,不跟我们一起去旅行了,我们都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妈妈万般无奈只能坐到了驾驶位,因为她不能抛下我们不管,无论去哪里她都要带上我们姐弟俩! 于是妈妈战战兢兢地继续往前开,突然前面有一辆大卡车撞过来,妈妈严重受伤,断了几根肋骨,撞碎的玻璃把弟弟全身都划了很多伤痕,而我被抛出了车外,断了一条胳膊一条腿,我们全身都流满了鲜血。 爸爸,在我抛出窗外的那刹那间,我突然看到大卡车上的驾驶员是你,旁边还坐了一个阿姨。爸爸,我们现在都伤得很严重的,都住在医院里,爸爸,你在卡车上还好吗?不知道你有没有受伤,你现在过得还好吗?如果可以,欢迎你回来看看我们,我们都很爱你! 看完了这封信,这位爸爸追悔莫及,回心转意,回到妻子和孩子身边…… 整封信没有半点表达对爸爸的控诉,而是用意像化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这种表达方式,说明我们有情绪时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来“浮现伤痛,剪掉指控”,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的结果!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