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的心智主要是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        

孔焕云
人的心智主要是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         那么什么是意识和潜意识呢?        意识主要是指我们知道的理性行为的心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感觉、知觉、记忆、有意动作、逻辑、分析、计划、计算等。我们从早上睡醒到晚上睡着之前基本都是意识在活动,我们在想什么,回忆什么,听到什么等等。        潜意识就是影响人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但自己不知道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的功能包括4个方面:        1.控制或者影响基本生理的功能,如影响心跳、呼吸、血压、血糖、肠胃蠕动速度、新陈代谢快慢,以及包括白细胞生产速度在内的免疫力升降、脑动脉的扩张收缩、副交感神经功能的强弱、汗腺的分泌等;比如当有人陷入恐惧时就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2.控制或者影响情绪反应、记忆、习惯性行为、说话时舌头口腔配合、无意中的肢体动作,创造梦境、直觉、默契记忆等。比如一到某些场合就害怕;走路的姿势,抬头挺胸或者驼背等        3.决定人的基本行为模式,或者说决定人的总体心理反应方式。        4.决定人的性格或者人格特征,如内向外向、悲观乐观、归因朝内朝外、行动人格还是回避人格等人格特征,以及诸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人的本性、本质或者灵魂等。        潜意识的来源:        1.基因带来的潜意识。比如孩子的眼睛普遍偏大,因此,大眼睛会让人本能的分泌激素,从而产生喜爱的感觉,这样,孩子能获得成人更多的照顾。人们喜爱熊猫也是一样的道理。实际上,熊猫眼睛并不大,只是因为眼睛旁边的毛是黑色的,看起来像两个大黑眼睛,让熊猫看起来像个可爱的孩子。大家想想看,如果把熊猫的大眼眶涂白,熊猫还那么可爱吗?        2.外界反复多次的信息暗示与明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潜意识形成的高峰时期。比如小时候人受到更多的安全防范教育,长大后对人的疑心病就比较重,容易对他人产生戒备心理。        3.创伤在潜意识中的沉淀。比如小时候被狗咬得很严重,伤口大,好多天才好。那么长大后尽管长得人高马大的,依然看到狗就害怕,泛化后对猫、兔子等所有带毛的动物都害怕,更严重的对皮草或者毛衣都害怕。       未完待续

3温暖
0回答
大毛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宋慧敏
(接上文)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呢?举个栗子:美人鱼是学龄5年多的琴童,高敏感的她本就心思细腻,每日练琴对她更是一个“强刺激”、是难题(懂的都懂),哭闹更是家常便饭。作为陪练老母亲,完成每日训练目标的同时,还要帮助她输出不良情绪、给她健康的回应(论陪伴的多功能)。对情绪的回应就是对情绪的接纳和共情。所以,通常我的回应是:“看起来,我们(这里请注意一定是“我们”而不是“你”,弹琴是“我们”的事情)又遇到了一个麻烦,你现在弹的曲子真是挺难的,比数学题还要难,妈妈看到你很急躁、也很烦躁”。她点点头,我继续说:“妈妈非常理解你,我小时候学琴的程度不及你现在的难度,也觉得非常头疼”。 接纳情绪,就是允许情绪。共情是回应和体会她的情绪。当她感受到我在允许她的时候,她的情绪就会回归到正常的范围。一件事情越不被允许越会失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她完成了她的工作,我也完成了我的工作。即使没有完成练琴目标,但是她完成了一次情绪的探索和表达。更重要的是,她从我这获得了一个信息:我在表达情绪的时候我是安全的,我不是被妈妈嫌弃的。所以未来我对我的情绪是不需要感觉到羞耻的。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就不会对孩子的哭闹、任性贴上一些负面标签。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大家的分工是明确的,我们的“工作”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各个成员之间还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

郑洁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