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从本质上来讲,最“自爱”的方法便是跟随你的直觉,当你感觉
刘小茹
从本质上来讲,最“自爱”的方法便是跟随你的直觉,当你感觉到“厌恶”的时候,就要立刻远离这些令你厌恶的人与事,不委屈自己是自爱的第一步。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朱利琼
对别人的评价太过敏感,就好像别人的评价,在不同程度上定义了你是谁一样。 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太脆弱了。 如果别人的评价,意味着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就是在乎自己的价值是否被人看见。 我们只是在渴望一份看见。 而你在意别人的评价,恰好是因为你在意这段关系,你害怕失去这段关系。 只有在你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别人对你的看法才变得重要。
刘丽艳
那些无意识的信念,制约了我们做事的结果!如果我们可以看见这些信念,把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就会本能的去调整行为,从而导致结果的改变!所以,觉察自己了解自己的无意识思维就是了解我们的人生!
刘丽伟
有一次年轻人赴花莲采访一位老法师,听到法师说一句话,他觉得很有道理,她说: 「如果一个父母常常担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师父又说:「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气,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担心他的孩子。」 年轻人听到这样的话十分兴奋,一回到家马上转述法师的话给他妈妈听。他说,从此以后,他母亲就很少再对他唠叨了,他看到母亲也不会再躲,反而在下班之余,会找母亲聊聊天,他觉得现在他跟母亲像朋友一般自在。 小启示: 妈妈常常是一家的灵魂人物,她掌握了一个家的家庭气氛,我相信:如果没有一个快乐的妈妈,就很难有一个快乐的家庭 然而,大多数的妈妈都过分地担忧子女:学习,工作,婚姻,健康---几乎无所不担心,你想这样的妈妈会快乐吗? 用“吸引力法则”的说法,就容易「心想事成」
赵莎莎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 看起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却也是个非常基础的人生问题,人的一生会发出无数次这样的疑问,在你开始有意识的时候,在童年开始对世界好奇的时候,在青春期压抑的时候,在青春期迷茫的时候,在中年危机的时候,在富裕了以后,在空空的房间里的时候,在旅行的某个瞬间……你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那可能是一种突然的伤感,空虚,迷茫,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觉得生活就是流水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觉得人生七八十年实在太长了,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找不到放弃生命的理由。这种状态实际上就是缺乏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自我。 要理解这部分,得从什么是“自我”开始说起:你是如何感知你自己呢?你是如何定义你自己呢?“我”是个很熟悉的词,但什么才算是“我”呢? 当我们说“我的汽车”“我的房子”“我的孩子”“我的工作”的时候,这些东西是客体,是“我的”而不是“我”,所以我所拥有的外在事物在自我范围之外。 那么,皮肤内的就是“我”的吗?我们又会说,“我的心脏”“我的肝”“我的肺”,那么,相对于“我”来说这些内脏也是客体,它们属于“我”而不是“我”。同样,“我的名字”“我的感受”“我的思想”“我的愿望”,这些也是相对于“我”存在的客体。 一切可被定义为“我的”存在,都属于“我”而不是“我”,自我是一个观察者,一个体验者,观察者不是观察本身,不是观察物,“我的”也不是“我”。 又“哲学化”了,好吧,当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算你的头大了三倍也不会有答案。哲学家对此进行了上千年的努力,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评》中认为理性无法帮助人认识自己,哲学家们都在说同一件事情:认识自己是件不太可能的事。 当你去思考时,答案就找到了,因为自我只能被感知,无法被思考。
冯红艳
自信——内在的确认感 有些伙伴说不:为什么别人会评价我?为什么总有人伤害我?为什么我总是被伤害? 当我们把目光关注在外的时候是很难关注到自身的状态,自己好与不好都关注不到,外在他人成为参照物。 当我们坐在火车上看向窗外,迎面驶来一辆火车,即使我们的火车没动你也会感受到很强的动感,而如果目光关注车内,这种感觉就没有。 同理,如果你感受到外界的评判、攻击,先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梳理自己的状态、做得对错是否真的那么严重、别人的评价是否真的能撼动自控坐着的火车?如果他人的伤害用一种成长的态度去面对你是否能安全,能否找到内在的确认感?是否能找到自信?
范翠玲
在人际关系中,“吼叫”是一种锋利的情感拒绝,也是冷漠的沟通拒绝。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