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拖延做作业;夫妻吵架后,一方冷战不说话

庞爱姣
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拖延做作业;夫妻吵架后,一方冷战不说话;在职场,同事故意拖延完成任务;在家庭聚会中,亲戚背后说坏话…… 现在思考一下: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点是什么? … 这些都是被动攻击行为的具体表现。 被动攻击是一种间接表达愤怒或不满的方法,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常常让人感到困惑、不安,甚至无所适从。为什么我们会使用这种行为模式呢? 1. 害怕直接冲突。直接表达愤怒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关系破裂,间接表达可以避免明显的对抗。 2. 社会和文化因素。某些文化环境不鼓励直接表达愤怒,从小被教育要“忍让”的人,更倾向于使用被动攻击。 3. 自我保护。直接表达愤怒可能会暴露自身的脆弱,而通过间接表达,人们可以在不直接面对对方的情况下,保护自己。

1温暖
0回答
王富菊
温暖了
相关回答
郭红玲
心理学家埃利斯把脆弱称之为“不能忍耐症”,即脆弱意味着一个人挫折耐受力低下。 这并不是错误,没有人生来就有很强的耐受力,关键是了解耐受力低下背后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一般来说,有这三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更容易感到脆弱。 a.应该思维 认为事情“本就应该”如何,“不应该”出现其它的情况。 比如生活本应是轻松自在的;付出努力完成的事应该完美无缺;人人都应该对别人怀有善意;谈恋爱后应该和所有异性保持距离;结了婚应该生孩子等等。 但事实上,生活总是与困难挫折相伴;再尽心尽力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并非所有人都以善良为第一准则;恋爱与结婚后的生活方式,是两个人共同商定的。 如果我们坚持“应该思维”,不根据实际场合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处处碰壁,产生挫败感。 b.绝对化思维 认为事情要么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 比如我如果没有做到最好,那我就是最差的;我如果没有错,错的一定是对方;一个人做了好事,就是绝对的好人;一个人做了坏事,就会被盖章成坏人。 在这种绝对化、非黑即白的思维下,我们往往会处在极端的情绪中,要么是极端的亢奋、认同,要么是极端的挫败,这种挫败常常发生,就会让人更容易脆弱。 c.灾难化思维 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认为结果是无可救药的。 夸大是我们思维的一个特点,当我们高兴的时候,看到所有的东西都会很开心;当我们伤心难过时,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很伤感。 这种夸大的特点就导致了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把它想象得更糟糕。但是,不管这种感受有多真切,我们都要提醒自己,这只是一种夸大的假象。 我们所担心的事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 所以,当有一天遇到的事情让你感到很脆弱,很无助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到脆弱?我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当前发生的事情的? 不同的思考模式造就了在同样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更脆弱还是更坚强,是容易崩溃,还是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