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点到为止的表达是对生命彼此的尊重 全盘托出的给与不一定是
徐恒
点到为止的表达是对生命彼此的尊重 全盘托出的给与不一定是真正的好 自己的经验感受很特别很难复制 所以给出的建议和方向有可能给人困扰 不问而硬给剥夺了他人成长的权利机会 也可能被轻待不被看重生命的价值
1温暖
0回答
孔德雪
温暖了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张仲君
我们跟大自然的关系中,就有很多投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是作者把自己悲伤的离别心情投射给了花和鸟。 所谓投射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情绪、冲动或者愿望放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他宁愿在别人身上看到这些东西。 人际关系中经常有投射。 特别亲密关系中,最具破坏性的投射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亲密关系中的一方认为自己不完美、有低价值感,或者说是自卑。 这种自卑感实则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攻击,投射出去后,就成了感觉到对方瞧不起自己。 第二种,亲密关系的一方在一个看法上存在扭曲,认为爱和依恋是弱小的表现。 这种弱小感也会引起自己的屈辱感,投射给对方,就变成了害怕向对方直接表达爱和依恋,最后爱和依恋的需求就会变成对对方的指责。 用指责替代爱和依恋的妙处在于,既表达了需要,又使自己免于屈辱,因为把屈辱给了对方。 当然,这样做虽然保护了自己,却也破坏了彼此的关系。 投射往往跟安全感有直接关系。 环境的安全性对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感受到的安全度却是不同的。 安全感较低的人,是把自己对他人的敌意投射到了环境中。 换言之,安全感越低的人,内心“杀人放火”的欲望越强烈。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 消除投射的方法就是增加沟通。沟通所呈现的事实,会使投射被收回。 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如果收回投射影响到人格的基本稳定时,有人也会选择对事实视而不见。 足够独立的、自我边界清晰的人,比较少投射。 一个人成长得越好,他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他就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别人身上。
周庆红
自我安抚是在遭遇到挫折、失败或者错误后,一个人能够让自己平静下来,感受到安慰和鼓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是否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比如说,摔了一跤之后,幼儿可能会坐在地上嗷嗷大哭,等着父母把他(她)抱起来进行安慰,而拥有了自我安抚能力的成年人,则能够自己伸手抚摸摔痛了的地方,安慰和鼓励自己站起来再往前走。
赵莎莎
或许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一些麻烦,恰恰是逼迫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契机。
原琪
婚姻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极端形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夫妻纯属第1型或第2型,大多数人居于两个极端之间。 第一型是“对立竞争”的婚姻关系,在此种关系中,对方都争强好胜,生怕吃亏,一点也不愿忍让牺牲。此种夫妻关系相当不稳定,尤其是当环境中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机会时,婚姻更易趋向解体。 第二型是“寄生依赖”的婚姻,关系在此种关系中,对方扮演着完全不同而又互补的角色。其中有一方很强,是保护者与供给者,他(她)也做所有的决定,另一方只是被保护者、依赖者与服从者,他(她)把所有的权利与责任,全推脱给强的一方。此种互补的关系通常非常稳定(尤其是环境中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时),然而,此种关系被彼此极高的期待(有无数不成文的规则要遵循)压得透不过气来,双方都没有个人成长的自由(因个人成长威胁了此种封闭群体的安全感),彼此压迫对方要遵守共同的规范。极端的“寄生依赖”关系中,两人“粘接”在一起,最后两人都失去自我,陷在死结之中。
容丽卓
没有行动的目标是一场白日梦,没有目标的行动是一场噩梦。
陈春霞
1.理解自己/别人愤怒的原因,可能是期待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或者不想要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无力改变才产生愤怒 2.暂时离开那个令你感到愤怒的场景,哪怕只有3分钟 3.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的表达,如采用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