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未来真正拼的是心理健康,是你完整的人格,是内在的丰盛,是
冯明芬
未来真正拼的是心理健康,是你完整的人格,是内在的丰盛,是可以做自己的素养
0温暖
0回答
#
焦虑怎么办
相关回答
那晓旭
珍爱的丧失可以成为遗憾,而需要让其不至于成为灾难
宗阳
边界感弱的人,不知道别人对自己有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这类人很容易有内疚情绪,认为如果不帮助别人,就是冷漠和自私。 明明已经超负荷了,却还是会答应别人的要求。 当我们的边界被侵犯时,我们会感到不安、痛苦和恐惧。 这其实就是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对方,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难处,否则很容易造成忍无可忍后的大爆发。 因此,了解自己的边界,掌握自己的边界,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杜宁娟
F: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S: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也希望你对咨询全心投入。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初级阶段: 接纳自己 舒适做自己 痛快做自己
吴学燕
为什么两句话不到就吵起来了呢?(接上文)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种容易愤怒的人应如何应对呢? 1、 意识到对方的愤怒并不是指向你的,正因如此才更应体会到容易愤怒的人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2、 反其道而还之,告诉对方自己的问题并没有任何指责或攻击的想法,因为我真的不知道,直接回答应该会更好一些。如果做不到,直接避开也是不错的方法。 3、 当对方做出某些让自己不舒服的言行,直接将自己的感受用平静的语气向对方陈述出来,可能比直接怼回去好好的多。 那对于那些容易愤怒的人(也就我们常说的脾气不好的人)应该如何应对自己的脾气呢? 1、 觉察一下这些愤怒背后的动力来自哪里,是早年对养育者的不满吗?还是对养育者的认同呢?不管是不满还是认同,都是为了证明:我是值得被爱的,我也是爱你的。因为“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2、 承认对早年养育者的爱和恨,接纳这些情绪,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错。我们是爱自己的父母的,尽管同时我们也恨他们。 3、 当愤怒出来的时候,深呼吸,重新审视一下激起我们愤怒的那句话,尽可能用客观的心态重新解读一下,也许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世界。 我总是相信有一句话“上帝为我们关上了一扇窗户,必然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如果你眼里看到的是玫瑰,就会芳香四溢;如果眼里看到的只有玫瑰上的刺,生活会将你刺得遍体鳞伤。鼓起勇气重新做回自己,因为你已经长大了。
郑洁
好的习惯 排名第的一是:自律; 排名第二的是:终身学习; 排名第的三是:行动,坚持。 拥有这种三习惯,美好人垂生手可得
美好一天全力以赴
谭丽梅
如果在一段足够长的心理咨询过程之中,作为来访者感到的是一直很舒服,甚至觉得只有在咨询师这里才会感到舒服。那么,说明咨访关系还处在高度理想化或者强烈的依赖阶段。 心理咨询中的一大部分工作,是要去体会、意识化咨访关系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而理解了这些不舒服,同时也会因为咨询师的反应跟来访者早年的客体和目前身边的人的不同,让来访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慢慢改写来访者内心的创伤体验的感觉以及情绪反应模式。 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痛苦的、持续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充满着内在的怀疑和不安,咨询师做到了,理解了来访者,因为这是来访者不熟悉的情绪体验和模式,来访者内心里是不相信的、或者觉得总也是不够的。而咨询师也是个普通人,做到了一百次,偶有一次没做到或者说没理解到,来访者立刻觉得这次没做到才是真的,“你原来只是因为是个咨询师,是个专业人员,技术性的做到了,而你的真人是不会、不想理解和回应我的……” 在一段长期的咨询过程中,这个过程要经历过数次。渐渐的,来访真正能够哀悼早年缺失了的回应的那个完美的客体,是永远也得不到的了。那是一个更加痛苦和哀伤的过程(能够哀悼和哀伤,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成长的能力)。渐渐的,才能真正开始为自己负责,为自身的情绪和感受负责。 这个过程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的考验。一些未被意识和觉察的不舒服常常会成为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卡点。持续的咨访互动中会激活大量的双方彼此的情绪和感受,咨询师需要持续不断地觉察:这些不舒服对来访者而言意味和重复着什么,对自己而言意味和重复着什么,专业上也叫做理解移情与反移情。 把自己的被激活的部分能够意识化地放在一边,面对来访者的情绪和感受,这是咨询过程中的难点。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心理咨询的过程犹如人生的过程,不舒服的比例也会很高。 面对和体会不舒服,理解不舒服,尊重不舒服的存在,聆听不舒服背后的声音,跟不舒服的体验深入连接,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自己,让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流动起来,不再受控于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体验,我们生命的局限性会更拓宽和松动。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