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他说,我仅仅想听听你的声音。 她说,是我,你好。 ..

胡星星
“他说,我仅仅想听听你的声音。 她说,是我,你好。 ...... 突然间他的声音打颤了。 ...... 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早晨醒来,突然想起杜拉斯的情人,很自然的想起情人里了不起的开头和结尾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爱到心醉神迷,华颜褪色憔悴不堪仍不嫌弃…… 七夕快乐

0温暖
1回答
#
相关回答
赵莎莎
幸福的能力是一种感知力,幸福是对幸福的感知力。 什么叫作感知力?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过年,我们有多开心。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什么开心?放炮,有表弟表妹都来玩,穿新衣服,有压岁钱。那好,现在我们组织一个party。每个人穿上新衣服,把表弟表妹都叫来,大家一块放炮,有人给你发点压岁钱,你觉得会很开心吗?为什么现在过年成为了一种负担,而小时候那么开心呢?因为你幸福的能力在减弱。幸福的能力就是对快乐的感知力。 所以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幸福的反面是什么?幸福的反面叫作麻木,没感觉了。你对这事一点感觉都没有了,这就叫作的幸福的反面。那么怎么才能不断地锻炼我们幸福的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可以锻炼。比如你的肌肉没有劲儿,你可以通过锻炼杠铃让你的肌肉有劲。你的幸福的能力也同样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当你能锻炼出自己幸福的能力的时候,你才会变得更加的幸福。更幸福不来自于你挣了更多的钱,也不来自于你社会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甚至不来自于你的身体变得更健康,这都未必能够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的来源是在于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你还能随时地感受到快乐。所以沙哈尔教授讲,他的这个启发是来自于中国东方的儒家。

王倩倩
王谦
和孩子交流时要多讲感受少讲道理,其实不仅局限于孩子,这也是人际交往时的一个重要准则。 道理是以什么呢?道理是些正确的话,同时,这些话就象一块坚硬的玻璃,隔开了讲道理的两个人。因为讲道理的人仿佛站在在权威、正确的高处,而听道理的人,则感到了一种两难的压迫感:听了就是服从、不听就是对抗,不管怎样内心深处都是不舒服的。同时,在道理的背后,往往都蕴含着评判,而评判就容易产生对错,对错就带来对立。 所以,我们可以把握一点:有效果大于有道理。然后,我们把更多的力量放到达到效果上,而不是千方百计讲道理,证明自己的正确。 回到亲子关系中,很多家长都会坚持自己是有道理、正确的,甚至所有人都不开心了,自己还是抱着“正确”不放。那么,我们这样和孩子讲道理,内心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满足自己内在的安全感? 一般喜欢讲道理的家长,自己的童年也可能是生活在“道理”之中的。在心理学上,道理源于外界要求的内化。他的童年,也许就有个喜欢讲道理的爸爸妈妈,只提要求,不关注他的情绪感受,于是他内心慢慢充满了“必须”和“应该”。面对任何问题,他首先想到的是“人应该怎么做?你应该应该怎么做?我应该怎么做?他应该怎么做?”所以,当他长大以后,他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去跟别人进行互动,包括对自己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感觉自己是正确的,也是安全的。 我们以为的正确,通常来自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客观标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正确,对方却不认为正确,因为标准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讲道理的方式,把自己正确灌输给孩子,而对方不接受时,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下:我们 的正确有效果吗?如果没有效果,那么这种无用的正确还需要坚持吗? 根据不同的标准,世界上不只有一种正确。如果要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可能需要我们放下自己坚持的正确,选择另外一种有效的正确。记住,有效果大于有道理。对走不通的路,我们换一条就是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