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每个家长曾经也是个孩子, 回首自己的童年, 是否也被自己
蒋营宜
每个家长曾经也是个孩子, 回首自己的童年, 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长误解? 当我们自己被误解时, 是否也曾渴望家长跟自己道歉?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内在很深创伤的修复, 有时仅仅只需要一句: “对不起”
2温暖
0回答
Olivia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刘云清
心理学家玛德琳·莱文在帕洛阿尔托的高中进行演讲时说,孩子只看到我们是成功人士,而不了解我们一路遭遇的曲折、坎坷和挫折,并且还将继续经历这一切。对人生的挣扎和奋斗做正常化看待。
培养孩子抗挫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让他们了解我们当前和曾经遇到的挫折,如工作中的失败、失望,好朋友的翻脸,以及这些事情对我们的打击。要让他们知道,也许你有些方面做得不对,可以另外采取别的做法,以及你在未来要吸取的教训。让他们听到的反思,看见你微笑着继续前行。今天,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孩子的课业成绩、课外活动和录取结果上,而不重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希望真实的自己受到珍视,人的价值不是来自成绩,而是来自我们的性格,也就是我们的善良、慷慨、公允和努力工作的意愿。归根到底,性格是在没人看见也没人评分时,我们怎么做事。
品行良好的人会赢得世人的善意、赞扬和感激,这有助于他们克服不可避免的挫折。告诉孩子,让我们骄傲的不是他们的分数、成绩和奖杯,而是他们的优秀品格。
石萍
惭愧的感受大体是这样的: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发现我自己真的不行,好惭愧啊!”惭愧的感受则是这样的:“我本应更好,结果是这个样子。 别人可能还以为我不错呢,但我实际上却这么差,好惭愧啊!”在惭愧的感受中,不安感是核心,即心里特别不踏实。 ——《情绪词典:你的感受试图告诉你什么》
史冬英
今天看到一句萨特的名言:如果你极度迷恋这个人,那么你一定配不上这个人。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最忌讳的就是不平等,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比如有些人就会把迷恋当成深爱,但所谓迷恋,必然是失去理性的,是去自我的,那么表现到行为上可能就是以对方为中心,言听计从、马首是瞻,哪怕对方多看他一眼,都觉得幸福到起飞,这显然毫无平等可言。 处于迷恋状态的人最终都不会有好结果,他最多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对方根本不会在意一个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更不用说喜欢了,因为当一个人如此卑微时,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配不上你”,这对方当然看得到。 所以,一个人最大的魅力就是他的“自我”,越是能够恣意展现自我的人,越是光芒万丈,反之,越是隐藏自我,畏畏缩缩、迎合讨好,越是会泯然众人,无人问津。 不要害怕你的自我很糟糕,不用担心你的自我会让别人厌恶,那其实只是你不接纳自己的投射,真实的情况是,虽然你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但总有一个人会喜欢,而这就已经足够成就你的亲密关系了。
刘峰兵
人生总有磨难 过坎儿的姿势不用太好看 活着,就很不错。
罗永丽
如果我们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就失去了自我。,就没有了自由。我们之所以这么在意别人的认可,是因为我们 没有学会课题分离。课题分离就简单的说,一件事情谁承担后果,这件事就是谁的课题。比如:你的朋友,信任他是你的课题,他如何对待你的信任是他的课题。再比如一对情侣,喜欢他,爱他是你的课题,他如何回应是他的课题。我们在遇到选择的时候可以问问,这是谁的课题?自己的课题自己负责,别人的课题交给别人,不干涉,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由此,人际关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是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孙三丽
生存是硬道理,是归宿,是一切。条条道路通罗马,罗马是自我,是生存,是活着。这是真相,这是本质,这是悟者之悟,智者之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