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第640天 1)烦的背后通常是不敢表达害怕;
冯二玲
第640天 1)烦的背后通常是不敢表达害怕; 2)怒的背后通常是不敢表达脆弱; 3)骂的背后通常是不敢表达失望; 4)悲伤的背后的礼物是“新的希望” 体验悲伤是一种能力,能感觉自己的悲伤,并且把自己的悲伤整合到自己的人格中,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这也是慈悲心的源起。 非暴力沟通——即好好说话。 这就是生活中的催眠。
3温暖
0回答
冯二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李惠娟
不要觉得自己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不要认为自己孩子更聪明,不要把自己孩子当天才去培养。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普通人,别人遭遇的一切都可能在孩子身上发生,不要有什么侥幸心理,才能不迷失养育的方向。11.5
肖芳时
身为一名宝妈,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越需要静静的时候,孩子越来缠着你,甚至哭闹不止的。这时,当妈的更是恼怒不已,或者心里哀叹:怎么这么缠人呢!就不能让我静静吗? 所以,孩子真的是在缠人闹人吗? 昨天,因为一些琐事,本妈心情相当不好。晚上,折腾了两个小时打印机却不成功之后,自己坐在沙发椅上呕火发呆,只想静静。三岁半的小宝,跑来我身边兜兜转,一会儿玩着手边的玩具,一会儿问我,妈妈,你心情不好吗?妈妈,你不要心情不好,不要发脾气。而我只是敷衍着说,我要静静。说完,便继续发呆,释放心里的烦闷。过来一小会儿,小家伙拿着一本杂志卷成卷儿,直接往我脸上凑。一阵无名火“噌”地就上头了,我大力一挥手,把他手里的书卷打落在地上。眼睛一横,刚想数落他,却见他开始用手捶打沙发,双眼盯着我,一脸愤愤,又有点想哭的样子。那一刻,我看见了他的情绪,委屈、沮丧、以及随之而来的愤怒。虽然他表现出来的是愤怒,但愤怒的底色是委屈和无力啊,明明自己已经那么努力去拉住妈妈,妈妈却依然不开心,依然和坏脾气呆在一起,不愿意理他。孩子心里面是满满的挫败感啊!那一瞬间,孩子的柔软和努力,融化了我心里所有的坚硬和冰冷,我搂住了他,把他抱在怀里,轻声安慰,跟他道歉,也跟他道谢。怀里温顺的他,身体小小的,暖暖的,软软的。 据说,年幼的孩子,当发现身边发生了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总会自我归因,总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够乖,世界才如此;又或许说不安全的不美好的世界,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接纳度,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会有足够的安全感,也很难有健康的自尊。 庆幸我的孩子是稍稍能够去表达的,在他发怒之前,我已经从他的语言和行为里大概明白他在干什么或者说他想干什么。只是最后,在他发怒的那一刻,我才更准确明白他心里的话——他有多么多么渴望妈妈别自顾自生气,多么多么渴望妈妈和他呆在一起;如果做不到让妈妈的心回来,他有多么多么的委屈和无助! 我相信,孩子对妈妈的爱是要多于妈妈对孩子的爱的啊!对孩子来说,只要妈妈愿意理我就行了。 
石萍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几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冀锐敏
困住我们的是那些无法放下的期待、幻想、渴望,而这些期待、幻想和渴望我们无法识别出来,因为很长时间嵌入其中,太习惯了。
刘景红
有时我们会想,如果我拥有这样的心就好了,去百货商店时,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会想:“这个东西方便又实用!那个东西看起来真好!” 我常常想,如果开一家心灵百货店,让那些心态不好的人来购买幸福的心灵该多好啊!“你怀疑妻,子是吗?先生你的疑心太重了,请选购“信任”这款心灵!如果能这样,世界该多么美好! 我在引导年轻人时,经常给他们栽种崭新而美好的心,有一次,一个青年对我说:“老师,我得了艾滋病。” “”怎么知道你得了艾滋病了?” “因为我的生活太乱了,而且我现在的症状和艾滋病一样。” ”如果你真的能为自己诊断,干嘛还需要医生呢?你不要自己下结论,先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这个青年去医院做了检查。他根本就没有得艾滋病。再见到我时他非常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没有得艾滋病”。 还有一件事,有一个女孩到了结婚的年龄,我对她说:“你应该结婚了。” “不行,我的身体不正常。” “那你去医院检查过吗?” “没有。” “你不要自己胡思乱想,先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一切都正常。 我很想开一家心灵百货店,向人们展示各种美好的心灵。如果拥有这样的心灵,夫妻就能恩爱。孩子就孝顺。
赵巍
沟通没有对错,只有“有效果”和“没效果”之分。 自己说的多正确、多有道理,并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 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 说话有很多种表达方法,让听的人得到信息或者大部分信息,才是正确的做法。 说话的方法由讲的人控制,但效果却由听的人决定。有些话说了很多次,对方都没有反应,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再重复100次也没用。 反思为什么没效果、怎么才能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沟通才是更重要的事。 改变说的方式,才有可能改变听的效果。 听者的抗拒,是对说话者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