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对待情绪的惯性模式是:不接纳负面情绪,通过头脑里的自

姜丽敏
我们对待情绪的惯性模式是:不接纳负面情绪,通过头脑里的自我说服、自我开导来缓解。但久而久之,会发现那些情绪有时候并不是真的被疏导,而是积压在心里了,甚至被压进更深层的潜意识,换一种方式来控制我们。 现在我们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来应对情绪:不评判、不否定、不控制情绪,而是通过直接感受身体的变化来使它慢慢平息。 与情绪相处,需要三个步骤: 觉察-感受-探索。 首先是在情绪来临的当下,对它升起一个觉察,自己意识到自己在情绪中。 其次,不带评判地感受身体,让情绪流动起来,找到出口,得到疏导。 最后,尝试去觉察触发自己情绪的按钮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这个人、这种处境,对我来说这么难以接受?为什么我被激起愤怒、委屈的情绪?进而探索自己的内在模式。 有了这样的觉察,我们的情绪按钮就不会那么轻易再被触发了。身心也会越来越健康、平静、喜乐。

6温暖
0回答
lisa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冯秋涵
#周二读书笔记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般 催眠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对人的心里有控制作用的神秘过程。 有研究者认为,催眠事实上不过是一种提高了的执行某些特定行为的动机状态,无需依靠“昏睡状态”或意识状态的改变就可以完全将其解释清楚。 • 方法 不是某个特定实验,而是总结了研究者们在1982年以前的很多研究成果。 • 结果和讨论 研究者声称催眠术中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致使人们相信催眠是一种改变了的意识状态: 1 被试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是由别的什么东西引起的,而不是他们自己引发的,这样就会使某些动作看起来并不随意(意思是自己不能控制)。 2 催眠的形式让被试产生了一种期望,这种期望促使被试以与期望相一致的方式表现某种行为。 • 被催眠的被试的行为是不随意的 如果你高度专心于此(比如胳膊上了石膏),你就无法注意到另一些信息,而只有那些信息才会提醒你这些幻觉并不真实。当你专注于胳膊上的石膏时,你把胳膊上的石膏想象的越生动,精确到它的质地和硬度,以及他是怎样被撞到胳膊上去的等等,你就越不会想到这只是你的想象力在起作用——而会认为是真实发生的。 人们之所以在催眠状态下做出某种特定行为,是因为他们觉得催眠就应该是那样,而不是因为催眠改变了他们的意识状态。 • 研究发现的意义 人不可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被催眠。而且在催眠状态下,被试不会做出他们认为是反社会的行为,也不可能表现出超人的力量或耐力。 催眠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在帮助人们戒烟戒酒、提高记忆力或者减肥等方面并不是特别有效。 • 近期应用 催眠以及其他有争议的治疗技术,可能会歪曲记忆,甚至创造出受虐待的记忆,实际上,这些记忆中的事情可能从来没有发生活,特别是在儿童早期的经历中。 催眠技术可以使来访者提取出自己早期创伤性经历的准确记忆,这是一种误导,这种记忆会像在非催眠状态下的记忆一样出现各种错误。 因此,被催眠的人与清醒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更容易被驱动。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史冬英
亲密关系非血缘关系,这听起来是一句废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拎不清,其表现就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处理亲密关系,结果当然不好。 血缘关系与亲密关系最大的区别在于,血缘关系是天生的,是永恒的,但亲密关系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变化的,也是可以随时结束的。 用血缘关系的思维处理亲密关系,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没有分寸,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跟自己的妈妈可以吵,可以闹,但无论如何,她还是妈妈,你们之间当时会生气,过后还是母子(母女),所以我们在和妈妈说话的时候往往不需要经过大脑,甚至不太会考虑她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亲密关系则不行,对方不是你的父母,没有义务无条件包容你、满足你,如果你像在父母身边一样闹腾得太厉害了,或者超过伴侣的原则底线了,那么伴侣大概率是不会惯着你的。 换个角度,用血缘关系的思维处理亲密关系,你可能会特别失望。亲密关系其实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不合则散,如果你总感觉找到伴侣后就像血缘关系一样,不用维护经营,伴侣就会一辈子始终爱你如初恋,不离不弃,那么你一定会失望,你会发现伴侣是会变的,甚至你自己都会变。 所以,分寸永远是亲密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经营好了,它会给你如血缘关系般的滋养和安全,但不好好维护,它却完全不似血缘关系,脆弱易碎。

李欢欢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