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道理不等于能力 与其讲道理不如训练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
那晓旭
道理不等于能力 与其讲道理不如训练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 但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 所以能力培养主要靠身教,能力的提升主要靠行为,而这一切都要在关系和互动中习得和养成。 如果我们的教育中只是灌输给孩子在竞争中如何去“赢”,不去告诉孩子在合作中如何去“共赢”,将会培养出许多技能超强、价值缺失、不通人性的冷血“高人”,未来的世界怎见温暖、共建与和谐。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郭红玲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上瘾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思维认同。你从思维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就好比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 思维认同,就是觉得思考是件好事儿,如果停下思考,就整个人很焦虑,好像在虚度时光,过得无意义。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很累,明明想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这时候整个人就开始慌了。 或者大脑刚停下来休息,脑海就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你又在虚度时光!要克服思维的懒惰……等等。 这个时候,根深蒂固的思维的认同,不自主地给当下制造焦虑。无论我思考的对不对,该不该思考,总之就是要思考点什么。 时间久了,思维就自动化开启,而且脑回路的反馈还正向刺激,好像在对我说:嗯,很勤奋嘛,就应该这样勤奋,多思考才能成功。 试想一下一个小球是如何滚过沙坑的? 第一次,沙坑上没有任何路径可供参考,小球或许可以沿很多路径滚过; 第二次让小球滚入沙坑,大概率会沿着上一次的路径,上一次的路径痕迹被加深一些; 倘若多次重复这样的行为,小球已经不太可能脱离此前一遍遍加深的轨迹,而且速度一次比一次要快。 滚小球的实验充分展现的是路径依赖。我们的大脑也存在这样的路径依赖,自动思维的经不断强化,会形成一条固有“路径”。 下次接收相似信息,大脑为了节省能量,会跳过觉察、有意识思考阶段,自动沿着阻力最小这条路径“思考”,直接作出习惯性反应,而这些都是无意识自动发生的。 每个人一天无意识、有意识接收无数条外部信息,大脑针对这些信息中熟悉的场景自动产生思维,在无意识情况下,丝毫不受控制,也就形成了思维上瘾。
王义丽
被世人贴上任何不得了标签的前人,生命的实相每人都拥有,后人就是放弃自己的生命,去学前人诞生的有形世界,而不关心前人的无形世界发生了什么,更不关心自己的生命是什么。
金会芝
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渴望的东西,最终都会得到,或许会迟到,但一定会来,因为上天一直在默默的守护你,现在你所经历的一些困难和痛苦其实是上天在考验你,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熬过这些困难,就会收到一份更加珍贵的礼物,你那么优秀,运气肯定也非常好,你的好运已经在路上了,做好准备,继续迎接他的到来吧。
张凤琴
“过去是无法改变的——它只能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这就是人的命运。它能够被新的经验所吸收和缓和,但不可能被改变或消除。 如果我们能接受命运,这种命运就会在我们身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消极作用。一个人就能以这种方式和宇宙和谐相处,而不是与其相背离。” ~~ 罗洛·梅(1981)
张翀
焦虑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心理状态,其实焦虑也不是什么病,只是心神被吓走了。 什么是心神呢?心神,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内心的精神,核心是主宰我们情感思维和意志的力量。当我们处于平静,自信和安宁的状态时,心神稳定而强大,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然而,当我们遭遇突然而来的惊吓,巨大的压力或者长期的困扰时,心神可能会冲受到冲击,就如同被吓走了一般,失去了原本的稳定和安宁。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自走夜路,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或者看到一个可怕的影子,瞬间心跳加速,恐惧占据心头,这就是心神受到惊吓的一种简单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面临的可能不是如此直接的惊吓,但常长期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等,都可能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惊吓到我们的心神。 当心神被吓走后,我们的内心失去了平衡和掌控力,原本能够轻松应对的事情,现在变得困难重重,原本微不足道的问题,现在却被无限放大,我们开始过度担忧,不停的在脑海中设想各种糟糕的结果,这就是焦虑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生病了,而是我们的心神暂时迷失了方向,需要被重新找回和安抚。
于萍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