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规矩和爱》一书中曾说道: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
杨丽琴
《规矩和爱》一书中曾说道: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305天 自 我 概 念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概念,心理学家发现,如果自尊低,各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对待或引导?最好是具体做法的内容也不一样。 4岁以前的孩子尚处于形成自我概念的时期,早期的自尊几乎完全来源与他人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父母关注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孩子就不仅认识到,并感觉到“我可爱,我值得别人爱”。如果父母忙,没时间,给孩子的反馈也都是负面的,如“你不懂”“你还小,你不会”“你太傻了,怎能这样……”孩子会形成“我不重要,我总做错,别人喜欢我吗”等消极的、困惑的自我形象与自尊。 4-7岁的孩子的自尊会稍微高于他人的评价,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孩子的自我膨胀期,也有的人认为这时的孩子期待别人给自己更高的评价,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表现,讨人喜欢。家长一定要注意,在这个阶段要给孩子准确、恰当的评价反馈,既不要助长了其膨胀的趋势,也不要打压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心灰意冷并形成“我努力了,别人也不喜欢我”的低自尊概念。 8岁起的孩子的自我评价开始越来越接近别人的评价了。 11-14岁的孩子开始更重视同伴的评价和关系,例如朋友多,受同学推崇(而不是老师喜欢)等成为自尊的更重要的内容。 13-18岁的孩子,尤其是女生也会对外貌、打扮等非常看重。 16岁左右很多孩子开始关注自己是否有“异性缘”,是否被异性喜欢,也是自我评价的标准。查尔斯·库利早在1902年就提出,我们尤其是孩子,对自我概念、自我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镜像自我”来构建的,即别人眼中的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镜子虽然也许有灰尘,也许并不平整,但照得多了,我们对自己的相貌自由比较准确的了解。作为镜子的他人,可能有偏见,可能愚笨,但大家总体对我们的评价会有其一致性的成分。对于孩子来说,镜子可能只有两个——父母。所以,父母给予的反馈评价,尤其是客观真实的评价,就像平整明净的镜子,能帮助孩子建构正确、正向的自我形象。父母在后来帮助孩子分析他人给予孩子的反馈,也有助于孩子学会辨清真假信息,建立良好的自尊。虽然自尊的形成不是只缘于父母对孩子的“对待”,但却有极重要的相关关系。
柳红顺
#心理咨询师的三件小事儿 1.柳姐姐和柳妹妹相隔14年的相聚! 还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善解人意,只是彼此有着太多的感慨! 不急不躁,一切刚刚好的感觉,真的很好! 2.漫步在江边,微风拂面,凉凉的,热热的。是惬意之风,也是自由之风! 无所谓走到哪里,哪怕走错了方向,也没有关系,导航会重新规划路线! 3.朱旭老师说,无论民俗活动,还是科学的心理咨询,只要相信,就会有效果! 我更加坚定了“相信相信的力量”! 也不再着急判断好、坏,对、错,只要相信,就会有不同的发生!
冀锐敏
关于坚守设置,咨询师有时候害怕坚持设置让来访者会不会难受?有时候就满足来访者的愿望,打破设置,这样做可以一时满足来访者,好像咨访关系很好,但是来访者过后会质疑这个咨询能够给到她什么东西?咨询师是不是专业的帮助者? 坚守设置和框架,来访者会一过性受挫,但是过后会更加信任咨询,因为她需要边界来保护她的安全感,没有边界对于来访者就没有安全感。
李芳君
人不想要痛苦,就必须要修行。修:像修剪树枝一样,把杂乱无序修剪到规正有序。行:践行,去把 正见、正念、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 用行动做出来。修行之其中一个根本:去除分别心。有分别心,就有你我,有你我,就有各种争执,就会生起烦恼,人就会痛苦。就是这么简单。
张凤琴
长大后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你的容貌,不是你的光环,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温暖和善良。
庄会谦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自娱自乐。讨别人欢心只是小聪明,每天都能讨到自己欢喜才算大智慧。
晚安~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