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在亲密关系中,特别是女生,很容易心软,一味地心疼对方没了
郭朋雅
在亲密关系中,特别是女生,很容易心软,一味地心疼对方没了界限感,还会主动给对方找理由找借口,然后自己受伤委屈了就会问,为什么对他那么好,自己却越来越卑微?很多女孩爱的特别纯粹,在对方面前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但凡有点儿心里话就忍不住都告诉对方,觉得不坦诚的爱不是真爱对方。傻姑娘们,我们去经营亲密关系,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是想让你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我相信任何一个女生恋爱结婚的目的都不是得到一个越来越不爱自己的人。适当的经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用你的一腔热血换来对方的一句你很烦。爱对方先爱自己!
0温暖
0回答
#
感情那些事
相关回答
张翀
“附身”听起来玄幻,但在我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感觉是一个较为形象的描述。 它指向的个体有这样一些特点: 常常自我怀疑,不确定自己的做的对不对,想的对不对; 过度在意他人的感受,会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牺牲自己的需求; 常感到内疚,哪怕是自己做了正当的反应,或者正常拒绝了他人,也会感到自责和懊悔; 对自己很严格,正常的娱乐和休息会产生罪恶感,批判自己不够努力; 过度担责,别人的错也会自责如果自己做得再到位些或许可以避免; 如果没有正反馈就会倾向于感受到自己很糟糕,认为自己不够好; 在关系里依赖对方做决定,不敢为决定的结果负责; 对他人的要求或指令,即使感觉不舒服,也不由自主顺从; …… 如果你对号入座感觉自己有以上情形,可能存在被一个强势的外部客体附身的可能。 这个客体大概率是养育者或现在的亲密关系&重要他人。 如果自恋型养育者不重视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做决定,下指令,包办代替孩子做选择,同时会在孩子表达主体意愿时否定和打压孩子,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那么相当于养育者吃掉了孩子的主体血肉,掏空Ta的一部分,来容纳自己的主体部分。 这个孩子就无可避免成为被附身的容器,为了适配自恋养育者的主体,而阉割掉了自己的主体。 一个让渡了自我主体性的容器,渐渐适应了被附身,会有几种结果: 一种是抑郁症,因为人的本能是成为自己,没有人能耐受始终被附身的感受。于是用死亡本能来抵抗自我消亡的痛苦; 进食障碍、焦虑躯体化等,因为抑郁症无法上学的青少年有这样的特点。 一种是精神分裂,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是爱我的幻觉,强行让认知失调,混乱,认同父母使用分裂的防御机制,将父母附身的部分认同为好的,自己的部分接住投射来的“坏”,认同“我是一个坏孩子”,内在的好与坏无法整合,如果没有其他心理支持者的介入,便可能在自我攻击里彻底丧失主体性,陷入疯狂。 还有一种是觉醒,拒绝被附身,和附身者抗争,展开主体争夺战,这往往是非常惨烈的过程,伴随着前面两种可能存在。因为被附身的人,主体性弱,也更容易遭遇自恋者,重复被附身和吸食的命运。但只要觉醒,就是血肉生长的开始,当自我丰盈,力量滋长,附身的部分就会剥离风化。人的生命力,会指向恢复健康的道路。
郭朋雅
如果你想变得快乐,必须停止做3件事 第一,停止为过去感到后悔,对过去的事情你已经无能为力了。不要忘记过去,你可以从过去中学习并变得更好,这样你就不会范同样的错误。但你必须停止为过去感到后悔。 第二,停止担心未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你每天担心的事85%都不会发生。那是在浪费你的精力,浪费你的时间。 第三,停止从别人身上寻找快乐和幸福,别人不能让你快乐,快乐完全取决于你内心的状态。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活在当下。
韩笑颖
1.不认同,不顺着对方的思路去否定攻击自己。 2.及时安抚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儿。 3.尝试说“不”,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勇敢地维护捍卫自己的边界。 4.若3有困难,可以远离糟糕的人和关系。
杨宝英
福气来源于一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在现在社会的快节奏当中,人们的心常常被纷杂的事物所扰乱,得不到真正的平静与安宁,可是只有保存内心的宁静,才能使我们更加冷静的思考问题,才能从容的应对各种困难挫折。 正如作家亦舒说过的那样:“做人凡事要静,静静的来,静静的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如此当我们发现了心静的力量,感受到心境魅力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有一种更有效的,更智慧的方式达到成功的彼岸。
周春华
我们一直坚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因为这样会让我们和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舒适、心安和坦然。 一个暖心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份克已的约束……就是这些微小的举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温度。 所谓教养,不过就是,予人舒适,予己自在。
李春娣
其实,逞强就是青春期任务未完成的补偿动作,正因“未完成”,当年种种被埋葬的期待才会暗暗涌动,变成日后挥之不去的执念。想要结束“逞强而不得”的轮回,首先要学会与自身的“弱”相处。 真正的强大,恰恰是接纳自己的弱,而非纠结于自己的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