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月亮只有一个,路灯可以有很多,千万别错吧路灯当月亮了~
柯茜茜
"月亮只有一个,路灯可以有很多,千万别错吧路灯当月亮了~
1温暖
0回答
方晓艳
温暖了
#
感情那些事
相关回答
陈瑶琴
生活是一只看不见的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
张万青
真正的强大,不是只有能量满满,汹涌澎湃,更是在低谷时,即使外面一地鸡毛,但内心依然平静如水,不带着情绪做事情。像水一样,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自由流动,水往低处流,往充满希望的地方流。
李娟丽
邢松
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认为,一个孩子要想长大并发现自身本性中最深刻的部分,他的人生中必须有一个人能够包纳他所有的攻击性而仍然爱他。“童年的意义就在于能表达很多坏的情绪而不至于有什么恶果和报应。” 所以,温尼科特很怕“好孩子”,他欣賞,甚至为那些会对父母尖叫、从他们钱包里偷钱的青春期少年辩护。他认为,这些“问题行为”其实是一个孩子被好好爱过的证据。正因为被好好爱过,所以才敢于如此挑战成人世界。 “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他对父母的爱有信心,就会不遗余力地尝试破坏、恐吓、磨损、浪费……任何一种会把人逼上法庭(或者疯人院)的事情,童年里都有。为人父母者如果能经受住这一切破坏,事情终究会平息下来。”
张丽坤
我们总是很容易给自己设定一个过高的期望和标准,然后打开我们的「自我监测」功能,时时刻刻「监测」自己是否偏离了这个标准。那些对自己要求越高的人,越容易设定更高的标准,同时保持全天候的自我监测。 这背后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都有一个需求,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因此,我们往往会结合外界灌输给我们的信息,在心中构造出一个虚假的、完美的标准,并要求自己向这个标准看齐。 因此,一旦我们「监测」到自己偏离了这个标准 —— 比如,本应努力工作,但是却荒废了一个小时 —— 就会给大脑发送一个警觉信号,告诉大脑: 我们在离「优秀」的道路上,又更远了一点,要注意啊…… 但实际上,我们真正渴望要得到的是什么呢?并不是「优秀」,而是「幸福」。 我们只是在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把这两者打上了一个等号:只要我变得优秀了,我就会得到幸福 —— 问题就是:这是真的吗? 不是的。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接纳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体验到满足、充实、成就感。幸福不是无所求,也不是有所得,而是所得高于所求。 我们不断地把「所求」的标准提高,把着眼点放在「所求」和「所得」的差距上,一遍又一遍地强化这个差距,让自己沉浸在「我不够好」「我不应该懈怠」的自责和沮丧之中。 改变自己,不是要去苛责自己,而是反过来 —— 你要先认可自己、热爱自己,然后才能去谈「改变」。 只有热爱能够成为真正的、不竭的动力,而不是相反。
张晓梅
生活很难。更让人难以接受的真相是,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那么我们将经历大量的痛苦。它会披上各种外衣,一遍一遍地来访。但不管它穿成什么样,总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它总是在伤害我们。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很好地应对自己的痛苦。多数情况下,我们的默认设置是:①与痛苦抗争或回避痛苦;②允许它支配或打败我们;③试图否认或忽视它;④责怪、评判并批评自己。 温柔地承认我们的痛苦并用真正的友善和关爱来对待自己,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自然回应。这种回应方式叫作自我慈悲。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定义它:承认痛苦,友善回应!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