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为什么说父母的训斥、羞辱和责罚不仅无法促进孩子更好的学习
那晓旭
为什么说父母的训斥、羞辱和责罚不仅无法促进孩子更好的学习,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厌学?因为学习具有“情境性”,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情感,会和学习到的知识建立关联,一起打包储存。每当孩子提取过去学到的知识时,当时学习的情绪、情感也会一并浮现,形成条件反射。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刘云清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其实孤独都是衬托出来的。 感到孤独,是感到一种被群体排斥、不被周围人喜欢、不能和人分享自己的个人感受,或是像个异类一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简而言之,孤独,几乎等同于“社交失败”
没有人喜欢失败。看着别人晒出的亲友簇拥的快乐,一人独处的你会羡慕、嫉妒,会在内心发出一种自我批判的声音: 我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手握几百个电话号码,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吃饭的人?为什么好像大家都是快乐的,唯独我不是……
这种自我批判甚至让你来不及思考“此刻是否真的需要一个人陪”,便陷入了消极、失望、无所适从的情绪中
而这种对自己的“失望”以及被隔离在热闹之外的“恐慌”,大概才是“每逢佳节倍孤单”的根源
林其红
生命宝贵 当我们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时 对自己多些好奇 为何我会是这样的 我还可以怎样呢 我内心真正想怎样呢 始终对自己保有 好奇 开放 生命是一场体验 注意力在哪 结果就会在哪
李萍
现代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发现产生认同的基础是孩子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至今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这种认同不仅能带来归属感和成就感,也会使得孩子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动力,促使孩子人格还有心智化能力的提升。 也就是说,这里面需要有两个条件。 一是孩子对其认同对象的信任,感知到这个认同对象,是我感到尊敬的,能够从他身上获得积极体验的人;二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源动力。 从合理的角度来说,孩子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地位的,具有权威性。不一定是父母,老师、学长或者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都有可能产生认同感。 而且这种认同感还不仅仅局限于生活学习,包括兴趣爱好也会有。 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看到12岁的大哥哥玩《王者荣耀》很厉害,操作很溜,于是这个孩子就会对这个大哥哥产生认同行为了。 因为他觉得,这位哥哥玩《王者荣耀》的能力很厉害,是他可以膜拜的存在,这种心理资源的强大性,会让人产生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和自我意识,于是他们就会对这些人产生认同。 看到这,作为家长你就能明白孩子为什么需要家长的认同了吧。孩子不仅仅需要的是“家长认同”,他还需要的是“榜样认同”。 就是作为家长,你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你要是很厉害、强大,那我就会顺从你;你要是不厉害,很弱,那么我就不会去想听你的话,对你的言语表示排斥。 这也是孩子会有逆反期行为的原因之一。 逆反期的存在,其实就是孩子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的过程,反抗父母控制。反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我长大了,很能干”,你们比不上我,我看不起你们,你们在我心中地位不高。 反过来讲,作为家长你要让孩子听你的话,就是你让他们感觉到你很NB就行了。他喜欢什么,你就投其所好,展示其强大给对方看,孩子就能心悦诚服、老老实实地跟在你屁股后面溜,对你愈发亲近和唯命是从。 沟通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言语比较好的是启发式回答策略,可以多用积极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尽量以鼓励、赞同的态度来教育孩子。 比如孩子完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作为爸爸妈妈你可以发自真心地对他们表示赞美,说: “你做得太好了,很棒!这作品真的很出色,我非常喜欢你的作品!” 平时多积极鼓励,表示认同,那么孩子的心理滋养就会成长得非常快,能够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
陈诗
嘿嘿,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自渡不行,就来找我哦☺️
赵辉
真正的力量源于对立双方的综合,我敞开自己接受生命中快乐的转变。
孟月欣
当你看过世界, 见过众生, 才发现, 你要见的世面, 是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