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发火,很可能是孩子承受了父母的情绪,
王孝贞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发火,很可能是孩子承受了父母的情绪,从而起到了帮助父母缓解压力的效果,而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愤怒这种情绪可以让人产生力量,而恼羞成怒的爸爸可以借由这种力量来捍卫自己权威、完美的形象,挽回被打破的那份无力感和失控感。
1温暖
0回答
罗鑫
温暖了
#
心理咨询
相关回答
刘云清
人类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只能对世界做局部性、主观性认知,当人类第一次摸到象腿的一小块皮肤的时候,认为世界是一块带有毛发、具有褶皱的“皮肤”;当人类围绕象腿转了一圈以后,就会认为世界是一根“大柱子”;当人类把四根象腿都摸了一遍以后,就又认为世界是一个四条腿的“桌子”。 有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世界全然不同,只是因为你换了一个视角用作参考
奈何,世界这头巨象实在是太大,而人类又实在是太渺小,人类只能获得世界的局部信息,并根据这些有限信息进行主观加工认知。由此可知,所谓的“事实”只是人类根据局部和有限信息进行主观加工的产物,比如上文提及的“皮肤”、“大柱子”、“桌子”等;所谓的“事物”则是世界这头巨象,也就是先哲们不断探究的“本体真存”! 说到这里,大家对“事实”和“事物”这两个概念应该有了明确的区分了,“事物”是人类不断探索的外部世界,但由于世界太过广袤,所以人类无法掌握全部信息,人类也只能依据局部和有限的信息对世界进行主观加工成“事实”,获得暂时性对世界的认知结果。
洪君玉
曾经的不婚主义情场浪子黄觉放弃周迅和徐静蕾同居5年,最后取了麦子。 麦子说:“在婚姻里,你真的不能躺平。你要持续地散发你那该死的魅力。” 而她所谓的魅力,并不是讨好,而是不断更新自己,活出更好的自己,持续让对方惊叹。 这种不断追求更好自我的原动力,便是爱自己。
曾媛
停留片刻就只是去听,听周遭的声音结构与形态,以及各种声音直接的宁静;如果有人在说话,聆听声音的音调、流畅性与起伏、语句清晰或含糊,以及字句间的停顿;聆听音乐,观察音符的出现及其间隔,试着将音符随着呼吸吸进你的身体,再随着呼吸呼出去。
单君
我们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经历了第一次成长, 也就是我们从出生到 18 岁的自然阶段。 这个过程充满了坎坷, 但成长的结果无法令我们真正感到满意和幸福。 我们有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呢?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二次成长的机会,这得益于我们心理和精神世界极强的可塑性,二次成长其实就是对已经定型的人格进行重塑的过程。 ——摘自《二次成长》
那晓旭
三次分离,成就婚姻(三) 第三次分离,离开你的一部分现实感,进入婚姻的升华期。 无法实现第三次分离的特征:如果一起的生活变得枯燥平淡,那么我将无法再忍受。 能够经历前两次分离的婚姻,就可以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里。但是时间久了,总是会枯燥无味,这时候往往会有更多的相互埋怨出现。 而在关系里,我们对另一个人的埋怨,常常是对自己的埋怨。比如:当一个妻子埋怨自己先生很无用,实际上也意味着她在内心里不认可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无法寻找到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自我价值时,转而就会想从婚姻里获得更多,获得不了时,就会滋生更多的不满。 然而,婚姻能给我们的就只能是那么多,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健康的方式,在婚姻之外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比如工作,比如爱好,比如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此来消融婚姻中日渐增多的空乏感。 这是我们寻找自己人生意义的需要,也是婚姻持久稳定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尽己所能活出自我,才能在关系里感到更稳定、更安全、更满足。这个探索和寻找的过程将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也意味着我们的婚姻和人生是齐头并进的,不分彼此。 而进入不了升华期的人,总会觉得婚姻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实际上自己也无力做出什么改变。 无法完成第三次分离的人,需要透过婚姻去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婚姻尽管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最终我们还是要活出自己。 能够进入升华期的婚姻,意义是多元的,有感情,有利益,有依存,还有自我和自由。有了这些丰富的支点,我们对婚姻的感觉也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邵鹏飞
生活就是学会不断的接受,接受亲友的离开、接受现实的残酷、接受他人的批判、接受梦想的破灭,在这样的接受中成长,在这样的接受中生活,在这样的接受中学会接受。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