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从小家人的离开与忽视,让我总觉得自己不会被坚定选择,在长

匿名
从小家人的离开与忽视,让我总觉得自己不会被坚定选择,在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中也会因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想逃离,害怕再次体验被离开的感觉,从而也伤害到了对方

12温暖
21回答
罗丹
温暖了
#
评论
匿名
2年前
好棒

最近读的文章,居然和你同频。都和“重不重要”有关。想着可以分享给你!这份分享欲可能也源自于“世界上另一个我”的共鸣。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也是我在跟着学习的其中一位老师! 《我们仍然重要》 进小区需要扫码。有一天我回家,掏出手机扫完码,习惯性地给保安看一眼,脚步不停就往里走,却被他伸手挡住了,语气不太耐烦:「没看到要扫码吗!」我刚想说扫过了,一看手机,确实没有显示结果页面,大概是网络问题。只好站定了重新处理。心里莫名其妙地,被保安刚才的语气激出一些情绪,忍不住提醒他:「嗨嗨,是我啊。」保安是一个黝黑精瘦的汉子,抬头看我一眼,大概认出我是每天出入的业主,露出一个抱歉的笑容,语气柔和了一些:「不好意思,现在有规定,都得扫码。」我说我知道。说话的工夫刷出了页面,我亮出来,他说谢谢,我说辛苦。一次非常微型的冲突,不到十秒钟。 这冲突跟规定无关,就是一点点情绪。后来我回想这个场景,想那一刻微妙的委屈感,毫无必要地强调「是我」,我是在索求什么呢?突破规则的特权吗?当然不是。我服从规则,理解执行规则的人,但不想服从那种冷冰冰的,置我于对立面的语气。我没说出来的话是:「是我啊,我又不是你的敌人。」更进一步说就是:我是人,是你的同类,我值得被更好一点对待。 这段时间做咨询,无论来访者一开始带来什么问题,聊下去往往都绕不开这样的主题:「感觉自己不重要。」 这也是我被挡住那一刻的感受。伸手一挡是规则,但也只是规则,作为人在那一刻的愕然,窘迫,无心之失附带的慌乱,这些情绪是无从安放的,撞在一堵钢铁般冷硬的墙上。而打破这堵墙只要十秒钟。在我嘟哝抱怨,他抱歉一笑的同时,人的触感即得以恢复。笑容的展开就像在一个机械的装置上,一个具体的人「醒」了过来。从他的眼神中我又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感受到几年擦肩而过点头之交积累的情分。我们是人,在规则和惯性的挤压下,身为人仍然可以表达不满,歉意和友善。有时候,重要性的确认只需要这样一个招呼,一次迟疑,一点歉然。 这是我最近一次感受情绪的价值。 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因为反复经历被安排,被拒绝,这样那样的对待,不由分说。原因都知道,也理解,但还是很无力。没有人幸免于这种无力感。执行规则的人同样也没有得到重视。有一次我看到那个保安跟别人争执,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质疑,只能一遍遍重复「规定,我执行规定……」他何尝不是一肚子的委屈。解决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能力,但我可以谈谈怎么应对那些「不重要」的感觉,那就是说出口,让人听见。在心理咨询中,面对那些困惑的声音,哀伤的声音,沮丧和愤怒的声音,我能提供的也只是:「你说吧,我在听。」这些声音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有地方说出来,它存在,并得到另一个(同样改变不了什么的)人的回应。这意味着最低限度的重要性。 重要不是important,只是matter。意思是存在,可以跟世界产生一点点的关系。就像是回声,像石子投入大海时激起一小丛水花。渺小的人们彼此看见,做不了什么,有时候只能对坐叹气。而叹气也是一种回应,好过毫无回应。我在微博上这样说,有读者看了生气,留言说心理咨询原来没有用,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就「看见」那一下,居然好意思收钱?我知道他是在愤怒,因为急于解决问题。我当然也盼望问题能解决,但毕竟还没有解决。这时候我也只能对他说:我能看见你的愤怒,你可以愤怒。看见本身也是重要的。如果忽略情绪的存在,一味地强调解决,我们就在无形中认同了那样一种态度:结果至上,个体的感受无足轻重。无论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都不值得(在抽象意义上)被回应。——恰恰是这种态度最让人绝望。 至少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改变,方法就是有所表达。哪怕是摇摇头,叹口气,相互对一下眼神,我们就能在回应和连接中确认彼此的重要性。那个读者说对了一件事,就是这确实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生活中此刻就可以,不需要其他条件,不用十秒钟。只要能把情绪安全地表达出来,就给了别人看见你的机会。你看见了别人有情绪,给一个力所能及的回应,你们彼此就都成为了被对方看见的人。 人在脆弱的时候,往往更急于战胜这样的脆弱。他们问:「我怎么才能强大起来?」他们把自己的情绪看成一个问题。但情绪本身就很强大,作为一种把人和人连接起来的,存在性的力量。看见它,回应它,这就是人的强大。 我们也要为负面情绪正名。痛苦恰恰说明你是正常的,重要的,并且值得被更好地对待。我们希望多一点这样的时刻:你把痛苦说出来,有人会听,可以站在你的角度替你想办法,没办法时最低限度也会叹一口气。这就是回声。有时候当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痛苦,听到的人会发现:「我也一样」。我在做反馈实验的时候,把读者写给我的困扰发表出来,后台最多的留言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听到这些共鸣,因为我们不说。我们害怕说出来自己是孤独的,但不说,反而造成了更深的孤独。 我们反对一种机械式的态度,对负面情绪不自觉地污名化,把它说成一种病理性的,紊乱的,孱弱的东西,像是「障碍」「症」、「失调」,包括今年流行的「内耗」。这些说法不但不公平,也让我们为情绪而羞耻。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也就耻于面对一部分的自己。需要更多正向的声音,打破这种不自觉的孤立。情绪是自然的,正当的,也是善意和亲密的,是真实的流露,是信任的表达。让情绪有它的出口。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努力应对大时代的变化,这时候个体的声音尤其容易被忽视。 我们要大声一点表达,来相信自己仍然重要!

1
“我不重要”,很可能是你早年就形成的一个核心信念。你可以尝试着觉察每次人际关系上的风吹草动,自己头脑里第一时间会冒出来的“自动化想法”。不评价,只是客观的观察!

非常棒的觉察!感觉你说的很少,又感觉你说了很多,可以再具体多说一点吗?

展开更多评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