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个人化:即使毫无根据,你也认为自己需要对某件负面事情的发
周庆红
个人化:即使毫无根据,你也认为自己需要对某件负面事情的发生全权负责,武断地认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你的过错,或者反映了你的缺点和不足。比如说,当有同事对你的态度很糟糕时,你马上觉得“这一定是我的错,一定是我在哪里得罪了她”。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张颖
“乖”,在华人社会中(英文中甚至没有对应的精准单字),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眼中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了,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展现乖的特质,不同父母间的攀比、谈论话题除了孩子是否优秀外,“听话”成了彼此最重视的孩子特质之一。 如同当我们谈论宠物时,总会把焦点放在宠物乖不乖上面,去判断是好宠物还是坏宠物。然而,我们曾经仔细思考乖巧的背后,究竟隐含着父母的什么期待吗?“我需要你服从,以我长辈的智慧来看,服从才可以在未来幸福,服从才可以顺利生存长大。 这是一种来自父母畸形的爱。因此,尚且无法独立生存的孩子,追求乖巧、展现服从,便成了避免被父母抛弃的最佳策略。因而可以看到孩子很努力地讨人喜欢、扮演好乖小孩的角色,就为了避免被责骂与处罚。 小时候,只要做出符合长辈喜爱的行为时,往往会被称赞:“你家孩子真乖”。 小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得好像做了什么正确、有价值的好事一样,会因此而感到开心与安全(觉得我只要听长辈的话,他们就会喜爱我)。 然而,由于近几年来的内在探索与心理学学习,每当被称赞乖时,我会表达:“这不是乖,我只是出于爱你们以及我的意愿,所以想要关怀与贡献,并不是服从谁的指令。”但是,有些家长们可能只关注了孩子是不是服从自己的命令。 知名导演李安认为:“孝顺是过时观念,我从不教孩子孝顺,只教他爱。”我认为:“乖,是盼望他人服从、奖励他人服从。无需教孩子乖巧,只教他爱。”小时候被给予更多空间、拥有表达自由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心智越成熟;而小时候缺乏空间、只能服从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很多的内心冲突,甚至心理问题。
陈文玥
有一些人总是习惯性地埋怨自己。无论是工作中的失误,还是生活中的琐事,都会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这种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般来说,他们小就被父母严格要求,成绩稍有下降就会受到批评。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只有完美无缺,才能得到认可和爱。 长大后,这种观念延续到了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稍有不如意就会自责不已。 这种自责行为可以归因于完美主义倾向和低自尊。自尊心建立在外界的认可和评价上,缺乏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当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时,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进而产生自责情绪。 我们需要认识到完美主义的危害,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其次再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练习,提升自我价值感。最后,学习识别和挑战内化的批评声音,学会用更加温和和支持的方式对待自己。 自责和埋怨自己是许多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常见反应,但这种行为往往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通过调整认知模式、提升自我价值感,我们可以逐步摆脱自责的困境,过上更加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让我们一起探索解决之道,走出自责的阴影,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冯二玲
🙏🙏🙏 人,空手而来,空手而回,一切都是世界的恩赐。 这些恩赐没有一样是坏的,我们该感激。 感恩,感激痛苦让我觉醒; 感激失败让我接近了真理; 感激失去让我懂得了珍惜; 感激生命给予我能量; 感激成功让我感受了幸福。 幸福是一种甜蜜的感受,只有善良的心才能感受到。 心缺良善,言行必恶毒。 活着,就是修炼一颗感恩的心。
白雪峰
六一儿童节有感 刚接待了一位妈妈,大量案例证明,孩子是妈妈镜子,妈妈啥样子孩子就啥样子 请珍惜孩子的闯祸,那些祸说明了:1、说明他在自己做选择;2、说明他的情绪得到释放;3、说明他有机会试探边界;4、说明他有机会承担后果。能够接纳孩子,引导孩子的父母,通常能让孩子在闯祸中慢慢长大。小时候没机会闯祸,大了就闯大祸。更何况孩子是否会一直闯祸的关键,在于父母!儿童节快乐
冯二玲
第591天 心 灵 成 长 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不会做”“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去做”,当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时候,你自然就什么都会了! ———尼克·胡哲 由于他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连最基本的身体资本也是残缺不全,活下去,依靠什么? 每个人出生时就预示着起点的不一样,怎样在自己的起点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和每一个人的心灵经历有关系,你想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心灵指引你到哪个方向,你要如何运用自己的现有资源,每个人在不同心灵昭示下的不同选择决定了每一个人到底走多远。 一 人生就是确定起点以后做个人体验的旅程。 父母的家给自己带来什么呢?生命借由父母的身体而来到世间,这个出生境况是无可选择的,生下来就得接受。你的家庭环境给你什么,你怎样感知周围的信息,很多是在偶然下发生的必然,你是这些作用的结果吗?显然不是,这里面就有许多自己心灵抉择的成分。 在你的家里你做什么想什么,可以由你的内心做选择。看到事情的发生,你的情绪反应直接决定了你的行为,而情绪反应有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决定,当你一眼看过去,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全凭你内在的信念来决定,总是看到积极的,你的状态就越来越积极,向苦而乐。而消极的信念让自己看向低落糟糕的,带来的是心灵能量的日渐萎缩。所以时刻检索自己的心灵指向哪个方面决定不同的人心灵的样貌。 悲观者说:人生不如意,不过靠演技。乐观者却说,人生总会如意,你可以靠牌技。 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曾经和朋友一起玩打牌游戏时,时常抱怨自己抓的牌很烂,有时因为自己的牌烂而大发脾气。 他母亲就教训他道:“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须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坏,好运气是不可能都让你碰上的!人生就和这打牌一样,发牌就是上帝,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会有意义!” 此后,他谨记母亲的话,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登上了总统的位置。 二 经常给自己照镜子,检索自己的思想。 与时俱进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现实世界相得益彰,时时洗涤自己的心灵。 宋代文人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他把人当作镜子,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需要让心灵经验日常生活的检索,化腐朽为神奇,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三 树立角色意识。 无论现在我们做什么角色都要保持清醒的认知,角色只是一个活着的象征而已。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内在发生着什么,心灵上有没有被洗得更干净。如果心灵被蒙尘了,只能说明我们还在混沌中,庸庸碌碌中度过朝夕。 正确的选择是在角色中成长自己,让心灵在经历中洗礼。我们每个人的角色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职场,每一个角色做得怎样,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悟,从而产生对自己的满意还是失望。当你爱每一个角色,都投入自己的热情到每一个角色中,你的心灵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让你变得越来越谦卑,越来越可以原谅,可以宽容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心灵越来越可以和大自然贴近了。 把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你就是能量场的中心,因为一切都在你的把控之中!慢慢就会如如不动,自己做好了一切不求自来,自己做不好再求得到的也是暂时的!外在的事情就很难撼动你的世界,你就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真正的活出心灵自由的样子了。 四 心怀美好的未来,当下开心过,以感恩欣赏的态度体验人生的风景。 心灵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必非要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不必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不必成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也能获得生命原生的幸福、充实、宁静与喜悦。心灵的自由意味着,不依赖特定的东西,不必勉强去符合特定的规定与规范 。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心的自然流淌。心灵自由不是必然地表现为言行怪异,惊世骇俗,放荡形骸。 让我们以饱满的姿态,接受生活对我们的历练,倾听心灵拔节的声音,不断成长,当我嗅着那心灵绽放的花朵馨香扑鼻时该是多么的惬意呀!
佘慧玲
如果你是内耗十分严重的人 请把这七句话背下来 你的内核将会越来越稳定 一、自己的感受要重视 如果一段感情需要靠牺牲掉你自己的感受才能维持下去,那么这样的关系,不要也罢。 记住一点,真正值得交往的人一定会尊重且在意你的感受。 二、别人对我的评价不重要 别人怎么看待你,只能代表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待你自己,你才能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三、不能控制的事就顺其自然 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太多的事情都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放下我什么都能改变的执念,允许一切的发生。 四、过去的错,我不后悔 别让自己一直活在过去,学会翻篇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能力,事无好坏,发生了就是一种经验,请带着经验继续前行。 五、没有发生的事,我不担心 过度担心未来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只要认真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未来不会差。 六、我非常相信我自己 对自己足够的信任,坚定的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知行合一,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 七、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去探索和觉察每一件已经发生的事背后的资源,无论事情表面上看上去是好是坏,既然发生就有一定的原因。 训练自己的正向思维,接纳当下如其所是。 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心力专注于现在,能量才会自然而然的来到我们身边。 请站在太阳下,坦荡大声无愧的称赞自己 ❤️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