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杨晶心
1温暖
0回答
小九
温暖了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王冰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1919-1989)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石广朋
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便是独处时的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他人的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陪着自己
刘小茹
害怕受伤,意味着我们并没有学会正确看待相聚和分离,以及在这一过程里可能唤起的自我怀疑和价值动摇,还有对拒绝和忽视的恐惧。 在一些关系里,一个人只能在部分的经验领域感受到满足,而另一部分经验会将它视作多余。在这种关系里,两个人只能在可以相交的部分里暂时共存,一旦逾越这个共享地带,就不再需要和被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会在某些时候靠近你,有些时候又表现出冷淡,拒绝和你的连接。这是因为对方切换了经验,切换后的经验世界里并没有纳入你这个人,而当转换到另一个经验世界后,你又会被体验为被需要的。 我们怎么可能预期别人喜欢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东西呢?其实真正令我们受伤的并不是别人是否喜欢,而是自我厌恶的部分被在意的人“权威性”地证明。 自信最完美的状态,就是意识不到有什么东西需要在意。 人类天生的心灵机制不会给我们一种彻底背弃依恋的绝境,无论一个人是怎样的,ta都一定能在更大的人类样本中找到一个“更好相处”的伴侣。 何谓良好的匹配性呢?你和对方相处时的感觉便是一个重要的启示:你们相处起来感觉不错、很舒适、很自在,不需要过度启动自我调节功能,也就是不需要过多的“变频”、过多地改变自我属性。在你最大程度是你自己的时候,你们依然能够处好,对方也是。 当你只接触过一两个人的时候,你很可能陷入一叶障目的困境,你很可能在和只有40分匹配性的人艰难相处,并认为亲密关系就是这样的。你或许根本不敢相信,另一个人和你在一起时,有些困难根本不会存在。 被动者是被选择的人,包含着一种非常隐晦的“没得选”的处境,而主动者是做出选择的人,ta其实充分考虑了自己要什么。 主动者往往更容易从一段关系中撤离,因为从发起邀约的那一刻,ta也握着可以离开的那张底牌,这是一种全程都保留着能做出选择的自由意志和心理体验,一个能选择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能放下的人。 讨好的本质是一种压抑,对自我有需求那一面的保留和滞后性表达。 这个世界的所有系统都存在着均衡机制,那些一开始让渡的东西都隐含着代价,在关系里,没有哪个人应该是没有自我的,也没有哪个人的自我应该是唯一的主体。 在孩童的经验世界里,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成人的世界里,爱是有条件的,是基于自私性的对于自私性的暂时超越,它的条件就是两个人都觉得值,都心甘情愿,两个人都是主体。
和钰蓉
人在走大运前是一定要过情关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过情关?怎么样才算是把情关过了呢?有的人说自己情关过了四五次了,为什么还在过?为什么自己也没啥变化?首先你要搞清楚情关的重点就是情执,情执一破,你也就走出幻境,从此你就不会再为这世间的情爱所折磨了,也就是说,这一关其实过一次也就够了,而你如果一直在过,那就说明你根本就没有通过。你可能只是经历了一段失败的感情,然后靠着时间的消磨走出来了而已,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一件事情来了,你没有勇敢的解决掉,那他就一定会再来,它会一遍一遍的去教你做这个功课,直到你学会为止。这些你以为成功躲开的困难,未来一定会以加倍的力量再次出现在你眼前。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过情关就是让自己变得冷血,其实根本不是,而你对爱执着,深情,长情,都没有错。因为爱是给予,是慈悲,你执着的如果是爱,那你就本就自具足了,你也就学会了内求。所以执着于爱是不会让你痛苦的,真正让你痛苦的是你对情的执着,因为情是贪婪,是寻求认同,是渴望拥有,是想要掌控。而所谓情执,也不是对爱的执念,而是对被爱的执念。 比如你的伴侣突然离开就会陷入无尽的内耗,像是灵魂被抽走一样,生活会变得毫无方向,好像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过度的执着于情,过度的执着于被爱,你的价值都是在被爱当中建立的,别人爱你,你就觉得自己有价值,而如果别人不爱你,或者眼下找不到人爱你,你就会跟着别人一起否定你自己。那你为什么不能从你自己给你自己的爱里面去建立价值呢?也就是说,所谓过情关,就是让你放下对被爱的执着,拥有本具自足的心性,也就是精神上的执着。当你的精神世界足够富足的时候,钱自然就会留下你,爱也是一样的。
刘淑珍
获得幸福的方式有两种
1.外控-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寻求,从刺激反应中满足自身.通过五感获得幸福的来源.这种满足是短暂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2.内控-通过内省获得平衡,通过对心灵本质的了解,由内而外滋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依赖任何物质.长久而又美好.
胡星星
关于挫折教育,有些感悟想在这里聊聊,小时候经常给孩子挫折教育,是否能提高他成年后的抗挫折能力? 有很多的家长,对于挫折教育的理解是存在严重偏差的。他们所以为的挫折教育,是给孩子刻意制造挫折,人为地让孩子去承受磨难和痛苦。这不是挫折教育,这是毫无意义的惩罚。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面对自然挫折的时候,给予他无条件的抚慰、帮助和支持,让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我都仍然爱你并且会一直陪着你,一切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对挫折麻木,而是让孩子不惧怕挫折。在他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因为无助和孤独而陷入绝望。无论遇到什么,他都有勇气去面对,而不是在绝望中想到用极端的方式去逃避问题。 但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做到的,它需要社会的包容,以及最亲近的人的爱和无条件的支持。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