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对一切都理想化期待往往是痛苦的根源 没有谁能做到100%
梅华晶
对一切都理想化期待往往是痛苦的根源 没有谁能做到100%好的父母 没有创伤的经历哪有成长的机会 允许一切的发生 接纳——理解——成长——感恩 也许能悦享众生众相
0温暖
0回答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梁芳
精神内耗本质上是总关注自己不好的地方。 当我意识到自己在精神内耗的时候,我就会想,生活是很好的。可能霓虹灯不再闪烁,但这片山不会变,这片海也不会变,树还会一直生长。这些外界的东西是治愈精神内耗最好的存在。 你会意识到无论自己有多么糟,依然能去欣赏这些美好的东西,而他们不会因为你有缺点、你有不好的地方、你焦虑而变得不美好。
赵莎莎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个问题出发,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进行分离。只有进行了课题分离,我们才有可能做到远离不必要的烦恼。 就拿别人对你提出要求来说,你的课题就是要不要接受他的要求,只需要就事论事,做出你想做的回应就好。至于他怎么来处理你的回应,他会不会感到失望,会不会认为你太不近人情,那就是他的课题了。那你可能会继续追问,如果他的反应可能对你造成伤害,那么这是谁的课题?思考一下,这是你的课题,问题抛回给了你,对于他的反应,你可以考虑远离,或者回击。 课题分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很多棘手的问题,用课题分离,很有可能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我们可以用亲密关系中的“分手”来举个例子。当对方提分手或者表现冷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辨识出“他究竟在想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方的课题,我们不该妄加干涉。因为事到如今,对方怎么想的,对我自己来说已经毫无意义。而“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适合什么样的伴侣”“我该如何取悦自己、喜欢自己”,这个才是我应该花时间精力去关注的课题。 同样的,我们在职场中,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谁谁谁的工作能力不过如此,为什么他升职加薪这么快。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论别人实际工作能力如何,他何时升职加薪,都是那个人的课题,更是选择提拔他的领导的课题,不是我们应该干涉的课题。对我们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课题是,“我想要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成就”“我从这份工作中是否得到了我想得到的”等等。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值得我们花时间精力去思考的课题,是以“我”自己的内心为出发点的。 但是问题来了,面对一个事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阿德勒认为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由谁承担就可以。谁来承担这个结果,那这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游庆涛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 不是本事,不是能力 是花木那样的生长 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郑九伟
边际效应是指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通俗一点说就是说,在某一件事物上随着情绪投入的增多,第一次体验是最强烈的,但是之后会慢慢变淡 。在恋爱中也是如此,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感,通过若近若离的距离感,而产生吸引力,让爱情保持新鲜
何思帆
做自己,就是根据感觉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或根据自己的感觉不说或不做。 你想得到某东西,所以做了某事说了某话,这是做自己。你为了避免被惩罚而不做某事不说某话,也是做自己。你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基于自己的考量,所以你能为自己负责。 讨好、委曲求全、隐忍,不一定是不做自己。如果你知道你是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做,你就是在做自己。 但如果你不想那么做,却有了“不得不做”的委屈感,就是不做自己了。指责也是,如果你不想指责,你却控制不住自己去指责了,那么你就是在被某种能量控制了,你也没有做自己。
张凤琴
每个人的小小的私人世界,并不是和别人的世界并列的,而是被别人的世界包围着,又从别人的世界中汲取了一些东西,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在理性世界前组成了一个感性的世界....这里没有另一个自我的问题,因为不是我在看,也不是他在看,因为一种匿名的可见性居住在我们身上,一种普遍的视觉,由于那种原始属性属于肉身,存在于此时此地,并辐射到任何地方,永远作为一个个体,也是作为一个维度和一个宇宙。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