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介意别人怎么看待我、怎么对待我,是一种生本能,不是问题。
谷振强
介意别人怎么看待我、怎么对待我,是一种生本能,不是问题。只有当你过度介意别人的看法,以至于影响到自己正常生活的时候,它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1温暖
1回答
乐其
温暖了
评论
乐其
1年前
发生了点事,心中不平之气持续了几个小时了。睡着了都又醒了,然后越想越气,睡不着了。 看到您这条动态,恍然,是我又着相了。
相关回答
杨飞
大愚若智与大智若愚,本就是一体两心!如真假美猴王里的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本就是一人,打来打去无非是跟自己的内心过不去而已,一念悟,斗战胜佛!一念执,妖魔鬼怪!
郭朋雅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刘慈欣 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有来访者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愿望强加在对方身上,比如无时无刻的报备,哪怕对方没吃饭也要照顾自己开心享受美食。 有时候能意识到不对,有时候成为了这种愿望的奴隶。挑战人性的规则或者过分的以为是爱的表达方式,会受到反噬,并不是对方不配合,而是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
华燕
其实,未分化正是造成理想化期待的一个原因。虽然意识上很清楚“我是我,孩子是孩子”,但潜意识里依然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延续,会期待他做作业的时候“像我”。未分化还表现在,每天收到老师发的作业通知,“我”都会感觉自己有责任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没做作业,就是妈妈的责任;当老师来电话说孩子不识字,不会算数,要求“我”在家陪他多练习,否则跟不上进度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感觉云云,“我”就立刻有见诸行动的表现,因为感觉老师批评的是“我”和孩子的共同体。 由此想来,可能每当“我”要求孩子学习,他感受到的是“妈妈在叫我为她学习”,而不是“我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此外,“我”会希望孩子不仅完成作业,而且要完成的“好”,比如字要写得整齐、干净,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孩子作业做得好=妈妈好,做得不好=妈妈不好,妈妈不能在老师面前显得不好,于是无意识地要求孩子反复擦了重写,擦了重写,搞得孩子很泄气,产生抵触情绪。其实,那个战战兢兢,害怕“不够好”的,是“我”。 当“我”把自己和孩子剥离出来看,就发现,孩子很好,学习态度很好,而且,虽然慢一点,但一直在进步。那个一直打扰他节奏,激起他情绪的,一直是“我”。让“我”失望的,恰恰是自己。 惭愧之余,“我”也知道这是早年对父母模式的认同和内化,好在潜意识意识化以后,行为模式的改变就相对容易了很多。“我”开始允许一些以前不接受的事情:不想做作业就先玩吧;字写得歪扭就这样交上去吧;老师来电话,“我”态度很端正,回家还是以孩子的感受为主,让他以自己的节奏去学习…… 这样做了以后,你会发现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孩子得到允许,情绪好了,也更主动了。而对“我”来讲,打破严厉的超我,让自我再长大一点,看似是对孩子的养育,也是对自己的养育。
冯二玲
人,怎么都是一辈子。为什么不好好活着? 人可就只有一辈子,为什么不好好活?好好活才能对得起自己呀! 别人没有义务让我们活好!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放过他吧!放过他,不是他值得原谅,而是我们值得珍惜。 但是你自己要对得起自己,天天用别人的错误去折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那你想想你对得起自己吗? 别人可以跟我们过不去,但是我们自己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而且,生活的回报,其实很少足斤足两!学会知足,不要苛求生活,更不要苛求自己!
唐建刚
迎着阳光,温暖前行。 默默努力,你终会发光。
谭丽梅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