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不仅要感恩帮助我们的人,也要感恩接受帮助的人,如此的
张凤琴
我们不仅要感恩帮助我们的人,也要感恩接受帮助的人,如此的人生才完整。 给予的快乐不亚于得到的欣喜,这样的体验你一定有过!
1温暖
1回答
王丹
温暖了
#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评论
咨询师
王丹
1年前
非常认同
相关回答
乔继文
人可以一辈子不成功,但不能一辈子不成熟;人可以暂时不成熟,但必须时刻在成长!
肖钤文
生活中总有些小苦恼,正如巧克力糖中的那一抹苦味
魏孝琴
唐建刚
无视
周鹏
甲乙两人逛公园,突然甲问乙:“我打你两耳光,然后给你一千块可以吗?"乙算了算,感觉挺值,于是让甲抽了俩耳光,甲也履行了约定付了钱。但是付完钱后,甲和乙都感觉不爽,甲感觉钱付的不值,乙感觉挨得耳光不值。于是乙提出给甲俩个耳光并支付一千元。甲同意,于是乙给了甲两个耳光,并履行诺言支付了一千元。然而甲乙两人发现他们最后彼此挨了两个耳光却并没有获得任何东西。 如按理性人的假设真是一个比较清奇的故事。但是从行为经济字角度却是一个普通故事。行为经济学假设了,个体之间在交易时会出现报复行为,且仅仅只是为了报复。因此上面的结果从报复心理角度讲还是很说的过去的。另外这也构成了不完全契约的一部分,从行为经济字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只要存在文易就会存在损失的不完全契约模型。
冯秋涵
#周二读书笔记 斯金纳被人们看作是行为主义之父,是著名的“斯金纳箱”的发明者。 斯金纳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在任一特定的情况下,你的行为都很可能会伴随着某种后果,比如得到赞扬、报酬或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这些后果使得你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下,很可能得到重复;这些后果被称为“强化物”。如果你的行为伴随着另一种后果,比如疼痛或尴尬,那么今后在相似的情况下,你将很少会在重复着一行为,这些后果被称为“惩罚”。 一种行为被强化后,强化物若不再出现,那么这一行为在发生的可能性将慢慢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种抑制过程被称作“消退”。 • 理论假设 回想一下自己的迷信行为,是否在某个时候因为迷信做过某些事情。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相信或揣测在迷信行为和某些强化性的结果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关。人们相信这种联系是因为该行为被偶然的强化过一次两次或者几次。斯金纳称其为非关联性强化,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你却相信这种因果联系确实存在。 • 方法 斯金纳箱(条件反射箱):由一个空的笼子或箱子组成,里面只有一个用来放食物的碟子或者托盘。研究者可以用此控制动物应该在何时得到食物的强化。早期的斯金纳箱中还包括一根控制杆,如果按下控制杆,食物就会自动出现。如果一只老鼠(早期研究使用老鼠)被放在这样的箱子里,它通过尝试错误将最终学会为获得食物而却按控制杆。 为了研究迷信行为,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15秒落下食丸,不管动物当时在做什么。可以看到这便产生了非关联性强化。换言之不管动物做了什么,每隔15秒它将得到一份奖赏。 • 结果 鸽子出现了新的行为,即便新的行为与鸽子得到食物毫无关系。然而它们表现的好像那种行为会产生食物似的,也就是说,它们变的迷信了。 接下来斯金纳想知道如果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被拉长,则又会发生什么。他选择了一只摇头的鸽子,之后把投放食丸的间隔慢慢增加到1分钟,鸽子表现得更加精力充沛,直到最后在两次强化间的一分钟内,这只鸽子就像在表演一种舞蹈。 最后是消除鸽子的这种新行为,这意味着在测试箱中的强化不在继续。这时,迷信行为逐渐消退,直到完全消失。 • 结论 迷信行为并不会导致你想要的结果,但他们还是有积极的功能的。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产生一种力量感和控制感。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