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借船过河》测试过无数人,有的说很准,有的根本不相信答案

李有军
《借船过河》测试过无数人,有的说很准,有的根本不相信答案。但这个测试据说可以让你了解自己潜意识里最想要的是什么,相当经典。 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借船过河》的故事吧! 一男人M 要与未婚妻 F 相会结婚,但两人一河相隔,M 必须借船过河才能见到 F,于是他开始四处找船。 这时见一个女子 L 刚好有船,M 跟 L 借,L 遇到 M 后爱上了他,就问:我爱上你了,你爱我吗?M 比较诚实,说:对不起,我有未婚妻,我不能爱你。这么一来,L 死活是不把船借给 M ,她的理由是:我爱你,你不爱我,这不公平,我不会借你的! M 很沮丧,继续找船,刚好见一位叫 S 的女子,就向她借船,S 说:我借给你没问题,但有个条件,我很喜欢你,你是不是喜欢我无所谓,但你必须留下陪我一晚, 不然我就不借你。M很为难, L 不借他船,S 如果再不借他的话就过不去河与 F 相见了,据说这个地方只有这两条船。为了彼岸的未婚妻,他不得不同意 S 的要求。次日S 遵守承诺把船借给了M。 见到未婚妻 F 后,M 一直心里有事,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把向L和S借船的事跟 F 说了。可惜,F 听了非常伤心,一气之下与M 分手了,她觉得 M 不够忠诚,不能原谅。于是F 失恋了,很受打击。 这时 M 的生活里出现了位女子 E,两人也开始恋爱了,但之前的故事一直让他耿耿于坏,E 问 M 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她说,于是,M 一五一十地把他和 L、S、F 之间的故事讲了一遍。E 听了后,说,我不会介意的,这些跟我没关系。 通过这个故事:请你把这几个人排个次序,标准是你认为谁最好,谁第二,谁第三,第四,第五。期间M 男也算在内。建议你不要想太复杂,也不需要考虑大众看法,你认为谁做得好就是好。 看到下面的答案也许你会觉得很失望,甚至不太可信,但这里既包含了你的价值观,也包括了你对人生的预示。因为通过你的选择,潜意识就会告诉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并下意识地再追求什么。 M——金钱(Money) L——爱情(Love) S——性(Sex) F——家庭(Family) E——事业(Enterprise)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刘金晶
最近这段时间,在督导里有一个很特别的感受就是,督导师给到我的,其实是一个提醒,而非我完全不知道的盲区。 在那些咨询过程中我觉得困扰的点,督导说完了我恍然大悟的东西,其实脱离开具体的个案,进入到头脑层面的、理性的、理论探讨,其实我是知道怎么应对的。只是在和来访一对一的具体对话里,在一段稳定的关系里,有了情感的投入,离得太近了,所以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而只要被人点出来之后,其实就会觉得豁然开朗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会想到,有时候咨询里,来访者也是这样的。来访的有些困扰,如果换到另一个人身上,也许他也能知道怎么应对,但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陷进去了。 咨询师做的,有一部分也是类似的工作。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者,说出在来访心里已经有只是还没和自己建立关联的东西,马上就豁然开朗了。 这时候,不管是督导师,还是咨询师,其实承担的就是一个提醒的功能。 往往是在刚刚习得一些新的技能或知识,但还没有特别熟练的完全掌握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时刻。不是不知道,不是不懂,不是不会,只是在当下面临那个困境的时候,还不能调用出来这个新的经验,还是在原来旧有的经验里。 所以这时候,往往就是一个提醒就够用,一经提醒,就可以顺利地调用新经验。就是通过反复的调用,新知识、新技能,慢慢就会稳固下来,新的应对模式就形成了。 道理容易知道,但做到则是一件漫长的事。这漫长的路上,新鲜的、惊艳的、涉猎新领域的时候少,熟悉的、乏味的、反复练习的时候多。这倒是督导、咨询和生活一个共同的相似点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