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心中没有钻石,生活哪来光芒
吴洁
心中没有钻石,生活哪来光芒
0温暖
0回答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彭水明
陡峭之岖有山,须攀 平顺之地有弯,须转 人生哪有什么一帆风顺 什么路途坦荡,星河灿烂 我只愿你——岁岁平安
肖洁
1. 他们羞辱你,贬损你,或者在其他人面前取笑你。 2. 他们经常贬低或忽视你的观点、意见或需求。 3. 他们挖苦取笑你,把你的心情搞砸或让你感到自我厌恶。 4. 他们怪你“太敏感”,而不认为自己做得过分。 5. 他们试图像孩子一样对待和控制你。 6. 他们总是批评或纠正你的行为。 7. 你需要经过许可才能决定某件事情,或到什么地方去。 8. 他们试图控制财政,掌管你在哪里花了什么钱。 9. 他们贬低、轻视你的成就、愿望和梦想。 10. 他们试图让你觉得自己是错的,他们才是对的。 11. 他们向你表现出不以为然或轻蔑的脸色或身体语言。 12. 他们经常指出你的缺点或短处。 13. 他们用莫须有的理由指摘或责难你。 14. 他们不会嘲笑自己,也不容许别人嘲笑他们。 15. 他们不能容忍别人一丁点的不尊重。 16. 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借口,并试图责怪他人,总之就是不为自己的言行道歉。 17. 他们再三跨越你的个人边界,并忽视你的请求。 18. 他们因为自己的个人问题或心情不好,就借机责难你。 19. 他们直呼你的名字,赋予你不友好的标签,或者在背后低声嘲讽。 20. 他们常常在感情上孤立或排挤你。 21. 他们用赌气或疏远的方式来获得你的关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22. 他们不对你表现出共情或同情。 23. 他们扮演受害者,并企图把错怪罪到你的头上。 24. 他们用放任、忽视或抛弃来惩罚或吓唬你。 25. 他们无视或不关心你的感受。 26. 他们将你看做他们的附庸,而非独立个体。 27. 他们将拒绝性生活作为一种控制的手段。 28. 他们将你与他人的交往信息交头接耳地散播。 29. 当面对峙的时候,他们抵赖或否认自己施加的暴力。 30. 为了威胁和控制你,他们利用微妙的恐吓或负面言论进行攻击。
马冬梅
世界著名的内观禅修大师德宝法师在《观呼吸——平静的第一课》中说: 我们通常把生活经验分类,并且试图捕捉每一个感受,每一个在无尽流动中的心灵变化,再把它们分别放入“好”、“坏”和“不好不坏”这三个心灵的鸽巢。 如果一个特别的感受被标识为“好”,我们就会希望将时间冻结在那里,紧抓着这个特别的想法舞弄它,把玩它,尝试不让它跑掉,当它留不住时,我们便竭尽全力的重复那个会引起我们这样想法的经验。让我们把这个心灵习惯称为“执着” 心灵的另一边放着标志为“坏”的鸽巢,当认知某件事情是坏的时候,我们就会尝试着把它推开,试着否定它,排斥它,想尽办法避开它,我们抗拒自身的经验,把自己弄得支离破碎,让我们把这种心灵习惯称为“排斥”。 在这两者之间“不好不坏”的鸽巢,我们把不好也不坏的经验放在了这里,它们是温和的,中性的,而无趣的,我们把经验打包放在这里。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忽略它,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无尽的贪爱和憎恶,这样这个不好不坏的经验种类,就被剥夺了它应该受到注意的地位,让我们把这个心灵习惯称为“忽略”! 这一切行径的结果就导致了我们一直固步自封,无止境的追求欢乐,无止境的逃避痛苦,以及无止境的忽略我们90%的经验。之后我们质疑:“为什么生命如此乏味?” 因为无论你如何努力追求快乐与成功,还是会有失败的时候。无论你跑的多快,苦难总有追到你的时候。在那些时候,生命无聊的令你想放声尖叫。 我们的内心充满了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围遍筑围墙,把自己困在爱憎的牢笼里,感到痛苦万分! 所以,活好自己就是:不要去执着“好”的感受,也不要再拒绝“坏”的痛苦,去细细品味当时当下每一个“活着”的感受,去做好当时当下可以做的,把剩下的交给自然的发生。 坐在时间的缆车上,经历生命的“无常”变换~活出当时当下的自己。
王义丽
一个人能终身成长是建立在自我的批判体系之上,如此地反人性的。那能够进行自我批判的前提也是需要足够自爱的能力。最终还是落在了,爱是什么?
李有军
亲密关系的实质就是两个成长环境不同的人,因为爱和吸引走到了一起,我知道我们是不一样的存在,但是我们是相爱的,我们愿意为了一起走得更远,过得更好,而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进步——这才是真正能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沟通源动力。
那晓旭
辅导孩子作业时,父母除了尽力做到情绪稳定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避免对孩子要求过多过高。 很多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时,既要求孩子做的快,又要求准确率高,还要求字写的工整等等,众多的诉求让孩子无所适从,既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每件事都做不好,又因为过多过高的要求,让孩子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人的注意力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孩子更是如此,让孩子同一时间,把注意力分配到不同的目标上,一心几用,会消耗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性,导致孩子更快的疲惫。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