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哪里来》

《幸福从哪里来》

幸福

10阅读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可幸福似乎总是擦身而过,或者总是那么短暂,每个人都拼搏在生存的路上,时而开心,时而悲伤,其实背后也渴望着有一天能够获得幸福。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对于幸福,好像混沌着,似乎又清醒着,好像知道点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知道,说不清楚。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满足感。董宇辉也说:“幸福不是拥有是是期待。”
   雨果说:“最大的幸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有人因为你是你而爱你,或更确切地说,尽管你是你,有人仍然爱你。”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读,因为每个人的感觉不同,体验不同,收获不同,对幸福的触动引发也不同,所以答案不同。
 
   我是一个心理工作者,这么多年来的心理咨询其实也是帮来访找到幸福,找到快乐。所以一直在寻找怎样的状态是幸福的状态,如何做才会幸福,怎样时刻保持幸福,如果所有人都能在幸福里,每个人都是开心快乐的,社会是祥和的,世界是美丽的。
    
     虽然这有点理想国的状态,不一定每个人都拥有,但如果真的拥有这样的法门,别人做不到而你偏偏做到了,你就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在追逐幸福的路上,你追到了是你的,他追到是他的,谁追到是谁的。
 
   我也追逐了很多年,就在前几天,从我看到德国心理学家马丁•布伯《我和你》这本书,我才似乎找到点答案。
 
     这本书讲的是如果我们能和我们身边的人事物都能发生和“你”的关系,而不是和“他”的关系,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在“我和你”里才是幸福的,愉悦的。
  
   在“我和他”里,因为有分辨,有评判,你和那个人那个物之间有了距离,有了空隙,这份距离这份空隙不能让你兴奋、开心愉悦。
   
    在“我和你”里,你和和你链接的物体没有空隙,你会和他产生灵魂的碰触,然后你会处于临在(当下),临在你会产生心流,心流会产生创造,这份心流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
 
    如果每个人时刻都在心流的状态,在投入的专注的临在状态,每个人都是幸福的。比如你专注的和孩子拼积木,比如你专注的做饭,比如你和书融为一体,比如你全情的工作。当我们投入进去的时候,你就忘记了时间,没有了空间。你和那个事物是一体的,你在那里面是忘我的,你和他产生了一个深深的链接。
这种感觉大家是有过的,我们都体会过这种专注的感觉,体会过投入的兴奋,只是我们待在这样的空间里很少,更多的是待在没那么投入的空间里。
 
    当你不在当下,你和他发生不了关系,你是你,他是他,你和他之间是有空隙的,你的心不在这里,你的心在其他地方,你和当下的他会有分别,评判,你就不在开心快乐里。
    是那个分别和批评待在了你和他之间,你和他是隔离的。
当我们开始评判孩子,我们里面有愤怒,有着急,有想让孩子完成的”工具”,你就不快乐,他也不快乐。
当我们和爱人吵架,我们里面有委屈,有质疑,有想改变他的想法,我们会因想改变他而不快乐。
这些都是把“他”当成工具,把他当成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工具,而没有全然的以他的存在而合二为一。
 
所以我给幸福自洽了一个方程式:“我和你”→无空隙→专注→灵魂的碰触(产生创造)→心流→幸福。
你弄懂了,相信你就走上了幸福的路。
谁待在“我和你”里面越多,越幸福。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