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搞砸了你的亲密关系

是谁搞砸了你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依恋模式

5阅读

 

 

 

 

依恋通俗来理解即我是怎么样跟另外一个人产生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关系。

依恋模式则是人跟人之间产生关系的模式,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决定了我们的依恋模式,在生命之初,我们与照顾者之间连接、互动,如父母、上一辈、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到依恋模式。依恋模式又决定了我们怎么样跟伴侣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图片缺失

 

比如:Z小姐出生于穷困家庭,核心焦虑是生存问题。父母收入低,养三个孩子,属于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情况。Z小姐从小不受待见,经常被挑剔、训斥、指责、打骂。她习惯了这样的家 庭,会认为温柔、理解都是假的、虚伪的。

于是她找了一个她看来配不上她的男人,因为在她这种家庭里长大,只有瞧不起别人,才能有安全感,才能相互在一起。Z小姐结婚后不工作,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有时试图向丈夫表达感谢,但是却变成了对丈夫的挑剔和指责。丈夫要挑起家庭重担,维持妻子养尊处优的生活,他渐渐失去了生活希望。Z小姐明明想对丈夫表达感激之情,为什么却变成了挑剔和指责。因为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里,能受到关注的唯一方式,就是被指责。

所以她不自觉地用挑剔和指责去回应丈夫的付出。而他丈夫工作本来就很辛苦,面对指责,他选择一种消极回应的方式,退避沉默、避免与妻子起冲突,长期的愤怒不满闷在心理,无法正常沟通,接下来就容易出现冷战。


Z小姐确实在表达她对丈夫的关心和爱,甚至都觉得已经委曲求全向对方示好了,可是对方却没有任何回应。

在Z小姐看来,,而丈夫呢,觉得沉默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他的丈夫可能在原生家庭遭受创伤后,如重大事故、亲人去世,整个家庭都选择对于某些事情避而不谈,那么他也会渐渐形成这种沉默的应对模式。

但是在Z小姐理解起来,沉默就等于拒绝、冷漠,从而影响了自己跟伴侣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通过了解依恋关系以及分析我们的CCRT模型,我们知道受依恋关系的影响以及每个人的CCRT模型差异,从而导致我们在处理处理各类关系问题时存在需求差异,从而产生各种关系冲突。

 

图片缺失

 

了解和分析自己的核心关系主题冲突,回到依恋循环初始,去认识自己,去了解我们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彼此的需求,进一步让彼此关系越来越亲密。

接下来我们再来具体聊一聊儿童的依恋模式,我们知道童年阴影大多是与外界接触后留下来的,而童年时期最重要的影响者者来自于直接养育人,儿童的依恋模式分为四种,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紊乱性依恋和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极少对父母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父母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父母的相互作用,不理睬父母与他们交往的表示。

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情感联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回避型依恋的婴儿的母亲对孩子的信号是不敏感的,她们很少与孩子有紧密的身体接触,她们不是充满感情,而是以怒气冲冲、不可捉摸的方式行动,这类孩子长大后遇事理智,擅长处理事情,但是不擅长感受。

【矛盾型依恋】表现为婴儿在母亲离开前会表现出不安,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在分离后会变得极为痛苦。

当重新与父母团聚时,他们难以平静下来,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

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行为,显示出他们既想得到安慰,又想“惩罚”擅离职守的父母,这种类型的孩子常表现为烦躁、不易接触、缺乏信任感,在成年后有更大的可能表现出生活中表现出焦虑与机能上的紊乱。

所谓【紊乱型依恋】,就是孩子没有形成稳定的依恋模式,没有构建独立的人格,会在三种依恋模式中无规律的换来换去。


就心理健康程度而言,自然是
【安全性依恋】最好,安全型人具备多种高级技能,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可以让一个人的【自我】处在基本可控之中。

对于另外三种依恋模式,安全型的人可以平衡内外关系。安全型依恋的婴儿,要么靠近妈妈寻求安慰,要么单独玩耍,他们可以在求拥抱和自己玩之间找到平衡。

对应成年人的情景,就是可以在投入工作、外出打拼、社交和回归家庭、休息疗养、跟亲朋好友相处之间做到平衡,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这类儿童长大后也可以平衡我和世界、我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无论亲密还是独处,融合和自主之间都能很好的构建更稳定的关系。

他们接纳自己有情绪反应,对他们来说有情绪是正常的,正当的,只不过是一个情绪,一个感受而已。

情绪正当性的反面,就是压抑自己的感受,认为既然我做错了,就不应该有这种感受。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逻辑思考,就像被打了之后就应该感觉疼,而不是认为,我是做错事被打了,疼是不应该的,伤心不应该,愤怒不应该。

情绪长期被压抑,就容易出现神经性皮炎,痛风,胃病等。他们自如描述,没有述情障碍。他们经历分离、痛苦的场景后,可以自主讨论。

 

图片缺失

 

比如失恋后,可以诚恳地找朋友交流感受、描述自己的感受,允许自己伤心,留给自己萎靡不振的时间。对他们来说,软弱有时,坚强有时;分离有时,相聚有时。

他们描述起来会很顺畅,什么时候发起谈话,什么时候停下来,什么时候做出回应,他们能保持平衡。他们不会因为在意别人和外界的看法,心存顾虑不去沟通,也不会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一个人滔滔不绝。

安全型的人会自然的向外界寻求帮助和支持,他们懂得平衡他们的感受,并同时做出应对。


例如:一个七八岁小男孩,在陡坡骑自行车摔倒,小孩喊疼,会立即像路人求助:叔叔能不能帮我?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小男孩有个照顾周到的家,他的父母可以放心让孩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这么理解?因为大部份的父母极度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怕他们外出会有危险。这个男孩的父母则是比较放心,他才会有机会在附近街区探索。他受伤后能接受自己遇到了挫折,在他看来,小孩骑车摔倒是可以接受的,他认为这种错是应该的。随后他开始求助,他不会感觉求助是无能的、可耻的。

在婴幼儿时期,构建孩子安全型依恋模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第一养育人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对婴幼儿而言,当被养育者照顾的很好时,这不仅仅意味着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各种生命动力可以得到延展。

并因此形成对养育者情感上的依恋,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他的需求都是合理的,是可以被满足的,从而帮助他建立最初的自尊。


所以我们说,养育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孩子,而且心甘情愿,这样既可以滋养孩子,帮助其伸展自我。给幼小的孩子以爱与自由的教养方式,做到及时回应和基本满足,是把婴儿养育好的基本条件,这也是对孩子正常的爱。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