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 上海 | 上海市
altText
4.0
职业发展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活到老 ,学到老 。活出完整的自己 。
持证
10
服务
200
咨询
850
小时
相册
方案
情感修复
¥
210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家庭系统优化
¥
210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情绪管理
¥
210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个人介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中级)

高级中学教师(心理学)

生涯规划师

高考志愿填报师

IMBA

 

【受训经历 :】

中国科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婚姻家庭咨询师(中级)

中国科学院 动力催眠(在学)

和计划 CBT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生涯规划师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高考志愿填报师

 

【擅长问题:】

1.情感指导:情感修复和挽回,恋爱指导

2.婚姻家庭:家庭系统互动,婚姻修复,亲密关系

3.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亲子互动

4.个人成长:情绪疏导,职业规划,学业规划,高考填报

5.青 少 年: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方法改善

6.职业发展:职业关系

 

【擅长技术:】

1.认知行为疗法

2.动力催眠

3.家庭系统

4.萨提亚家庭系统

 

【工作人群:】

信任我,并且有意愿求助的有缘人

 

【咨询风格 :】

相信任何人都具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与能量

 

【经历总结:】

2001年硕士毕业后从事软件测试方面的工作,在2012年进入心理学行业。一直在持续的学习。 2022年开始全职从事心理咨询师至今。参加过多个

训练营,如亲子关系修复,心理营养, 对话青春期,亲密关系(性心理除外),提升学习动力等。个人体验丰富。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职业发展、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用户评价
心理咨询师南巷清风
南巷清风
第12次咨询
2024-4-19 通话咨询
真好,帮我及时理智的调整心理状态,少走了好多弯路
心理咨询师南巷清风
南巷清风
第11次咨询
2024-4-11 通话咨询
以前我就是抱怨,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说话有条有理了,非常棒的咨询
心理咨询师南巷清风
南巷清风
第10次咨询
2024-4-5 通话咨询
非常非常棒的沟通,心情舒适了好多
心理咨询师努力
努力
第6次咨询
2024-3-27 通话咨询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心理咨询师南巷清风
南巷清风
第9次咨询
2024-3-21 通话咨询
非常的棒
心理咨询师QQ
QQ
第1次咨询
2024-3-15 通话咨询
罗永丽老师真的很棒 帮我找到了很多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凡事发生皆有助于我
凡事发生皆有助于我
第2次咨询
2024-3-1 通话咨询
已经找老师咨询很多次,非常强大的有爱的专业的一位老师,遇上了是福气
心理咨询师sharkie
sharkie
第1次咨询
2024-2-26 通话咨询
老师给出了我客观的分析,明确的建议,让我感到豁然开朗,感谢老师。
心理咨询师凡事发生皆有助于我
凡事发生皆有助于我
第1次咨询
2024-2-17 通话咨询
老师非常棒,能遇到老师真的是我莫大的幸运,她温柔善良亲切专业,真的很推荐
心理咨询师路遇
路遇
2024-2-17 通话咨询
我很认可,过程有一些波折,但是后面磨合好了,我对老师是很信任!我属于严重性的心理缺陷!老师也一直接纳我!
TA回答了问题
A 在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和孩子都多一份探索的好奇心,多一些理解和融入,不仅能够让父母和孩子在心理上感觉到亲密的联结,同时能够让双方内心感受到连贯、顺畅,感觉进入了一种平衡状态,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协调配合的沟通方式。换句话说,协调沟通需要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心理感受,也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如果父母只顾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倾听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那么他们在和孩子建立亲密且有意义的关系时,就有可能遇到困难。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只考虑孩子的想法,忽视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会有耗竭之感从而筋疲力尽,时常也会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感到气愤,情绪失控。而此时的孩子也因为过分的依赖父母而缺乏独立性,在独处时也会缺乏安全感。 总之,父母千万不要因为爱孩子而忽视了自己,好好爱自己也就是在好好的爱孩子。
A 沟通是一种交流过程,本质上是大脑内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它不仅仅是分享一些特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与他人产生连接,融入其内心。也就是说,沟通时内容交换固然重要,沟通过程中与他人互动的意义也很重要。因为当我们进入这种交流过程中时,我们彼此之间就建立起了心理连接。 沟通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今天我们要来说一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及其带来的后果,这种沟通方式就是非适时沟通。 在非适时沟通中,我们可能经常会询问,评价,然后试着去改变。 询问是指用一种假设的语气质问某人经历了什么,这种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并且希望得到预期的答案。比如:一个孩子比较害羞,不善于社交,进入一个新学校后你有很多的担心,于是他一回到家你就急着询问“今天和同学一起玩了么”,尽管你是为了帮助孩子,可是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仍然会倍感不适。 评价是指对对方经历中对或错的判断。有时候,这种判断来自我们自身固有的心智模式。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意识不到这种内在的心智模式,也意识不到由他们产生的心理偏见。即使我们已经努力的接收对方的信息,也还是会对孩子一些异于常人的观点,想法,甚至行为感到不满。我们的话语或者问题自然而然的会流露出对孩子的失望,此时,孩子既不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也更加不可能提升自信。 询问和评价后,我们会对孩子做出回应,如果我们的回应在于急切地想改变孩子的某种状况,就会失去融入孩子,与孩子进行协调沟通的机会,此时的我们无法和孩子建立心理上的联结,极有可能和孩子之间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最后,孩子和父母都有可能感到恼怒,充满挫败感,相互之间疏远和隔阂,孩子也封闭心门,不再乐于探索新事物。另一方面,试图强行改变孩子的问题,不仅不尊重他们的内心想法,也不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换言之,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而要试着融入孩子,保持思维开阔,努力理解孩子的内心。只有认识和接受孩子的脾性,才能知道如何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慢慢获得与他人接触的勇气。有了父母和孩子心理上的融合,以及父母对他的支持和理解,孩子也才能更有安全感,才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世界,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
A 所有健康的依恋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父母和孩子都具有向对方发出信号并接收对方信号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适时沟通。它是指在交流的每一个瞬间,父母都能立刻感受到并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的做出回应。适时沟通能使双方感受到彼此的内心紧紧的连在一起,让我们在沟通中,感到被理解,让我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相互协调的适时沟通能够拓展自我意识,而这是人们培育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核心所在。当父母感受到自己与孩子的心连在一起时,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孩子。此时孩子也能够感受到被理解,他们会觉得父母明白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另外,适时沟通能让我们通过接受他人的观点,观察他人对我们的观点做出的反应,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变得开阔。 那么,怎么达到适时沟通呢?沟通时需要双方的彼此尊重,积极回应。也就是说,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敞开心扉,倾尽全力去感受孩子的想法,用心倾听,留意孩子表达的信息,而不要只专注于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即使父母不会立刻明白孩子的意思,也要知道他在表达想要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适时沟通这种交流只有在未受过去的心理问题干扰时,才有可能发生。而做到这一点,对方的反应就取决于当时实际沟通的情形,而不是产生于早已存在的固定的心智模式。此时,适时沟通有可能产生。
A 一个关系协调的家庭,既能使家庭成员保持彼此之间的性格差异,又能使全家人在一起时尊重这种差异。为了构建关系协调的家庭,让家成为孩子的港湾,交流,特别是协调性的交流至关重要。协调交流有一种巨大的能力,他能够让各个独立且有差异的家庭成员融洽协调的相处。换言之,这两种特性(差异性和协调性)的融合让我们在形成家庭整体时,仍然能够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加深家庭成员对家庭的依恋,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与世界的联系。
A 所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都是建立在和谐融洽的交流之上的。而为了打开融洽协调交流的这扇门就需要我们能够在心理上产生情绪联结。如何和孩子建立心理上的情绪联结呢?这需要我们能够理解彼此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也需要敞开心扉,积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状态。 要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努力了解自己的情绪作用过程,更要重视这些情绪在我们的内心和人际交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们常常只在外在行为表现,或者当事情发生时才会意识到自身情绪,但是此时对孩子已经造成了伤害。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能够常常审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这种自我反省以及对自身内在情绪的作用过程的认识,能够让我们更加自由的选择我们的反应模式,不会再受情绪反应模式的控制,就好比我们不再只有情绪的“膝跳反应“。研究发现这种反应模式更多的是由我们自身的情绪状态引起的本能过度反应,而不是与孩子交流时的情绪引起的。 另一方面,父母内在的不良情绪妨碍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此时,孩子的情绪防御状态就会被唤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隔阂“。此时,父母与孩子都会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内心,并因此感到孤独和疏离。这种疏离感会进一步阻碍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妨碍父母对自身和孩子情绪的理解。长期处于这种孤独状态下,在受到攻击和拒绝时由于无法和父母交流,孩子心理上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快。所以学会和孩子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总之,为了获得良好亲子关系,我们需要情感上的联结,这就需要我们认识情绪及其作用过程,因此,自我反省,认识情绪是重中之重。
A 童年时期或者成长经历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会造成父母的矛盾心理。由于内心充满了矛盾的情绪,父母很难对孩子敞开胸怀,加以关爱。因为童年时期形成的防御心理很难让父母们放下包袱,适应孩子的关爱者的这种角色。即使是孩子们的正常表现,比如情绪化,无助,脆弱以及对我们的依赖,也会让我们感觉压力巨大,无法忍受。此时,如果父母尝试着去为孩子缓解压力,自身的矛盾心理导致真实行为与心中所想大相径庭,不但没有包容孩子、给他安慰,反而表现得非常的不耐烦且易怒。那么,我们如何让过往的经历不会妨碍我们成为一个好父母呢? 以下的反思练习可以参考。首先,当你情绪不稳或怒气冲天时,把这种情绪如实记录下来。也许你会发现引起你情绪波动的是孩子集中固定的行为。注意到这一点后,先不要着急改变自己的反应,暂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扩大思考范围,进行深度思考,探索一下这些反应的深层原因。特别是集中精力回想过去经历里的”自动化“成分,让那些潜意识中的记忆意识化。这不但能够加深自我了解,而且也能够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最后,父母们可以尝试着回忆某件影响了你与孩子沟通的事情。仔细分析这件事情的经过,是否存在一些源自过去经验的思想或者行为模式?此时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的?身体感觉是如何的?再进一步的探索是否在其他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同时,可以深度思考一下这些思想和情感对你的自我认知以及亲子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又会如何影响你的当下与未来? 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切断代际传递,成为好父母,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
A 孩子性格的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秉性、身体健康程度及个人经历等。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童年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孩子尚未成型的性格。情商、自尊心、认知能力以及社交技巧形成的基础就是这种早期的依恋关系。研究证明,那些与周围环境有着积极连接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会有更强的适应力。如何建立好早期依恋关系呢? 父母思考自己生活,对这种关系的产生直接的影响。要与孩子建立积极的连接。父母首先就要坦诚的面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在由内而外的反思过程中,理清自己的生活并改善与孩子的关系。没有谁的童年完美无瑕,即使是经历了很多苦难,也能和孩子建立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关系。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方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细心,互惠的交流方式,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而这种相互信任的安全的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很多领域有所建树。父母如何看待自己被教养的经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能力。父母只有把自己从过去的枷锁中解救出来,才能够和孩子建立起他们成长所必须的自然稳定的亲子关系。对自身的情感经历认识的越透彻,就越能顺畅的与孩子沟通,增强孩子认识自我的能力,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此相反,自我反思的缺失则会导致历史重演。此时,父母很容易将自己过去不健康的行为或心理模式传给孩子。研究证明,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和面对自己幼年时的经历,孩子对我们的依恋就会受到影响。
A 研究表明,那些父母不称职或者有着童年伤痛的人,依然可以找到生活的意义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们自身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一直都有改变和成长的机会。了解生活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自己的童年经历,我们不能改变童年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但可以改变自己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人生,我们需要了解当下的经历,包括我们的情感和认知。接受他们,把他们作为当下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还要明白以前的事情是如何影响现在的,而了解自身储存记忆以及自我定位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知晓过去如何能够影响现在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清晰的认识。
A 紊乱型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其中一种重要要的模式。它是指孩子在与父母或监护者之间表现出矛盾、混乱、不稳定的依恋行为。紊乱型依恋的孩子在与父母相处时,经常觉得父母的行为令人难以忍受、让人恐惧,而且也很混乱。如果父母成了孩子惊恐或困惑的来源,孩子的心理就会陷入矛盾状态。当父母的恐惧来袭时,孩子会陷入“无法驱除的恐惧”,会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他们没法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也没法正确适应。面对这种依恋,他唯一的可能反应就是情绪紊乱,毫无头绪。对于紊乱型依恋的孩子,神经功能受损会成为一种机制,导致孩子难以调节自身情绪,出现社交障碍,在与推理思维有关的学习上出现困难,有暴力和精神分裂倾向。 经常受到父母虐待的孩子中,紊乱型依恋出现的概率相当高。孩子天生是要和父母亲近,寻求父母的庇护,父母的虐待与父母应该给与孩子的安全感相悖,因此亲子关系会被破坏,同时,孩子会感觉到自我支离破碎。事实证明,虐待会让孩子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神经调节区受损。即使没有虐待,如果孩子一直受到父母行为带给他们的恐惧或者迷惘的折磨,孩子也会出现紊乱型依恋。比如:经常对孩子发火或者酗酒的父母。如果没有办法阻止父母的行为,孩子在每次恐惧来临时就会寻求自我安慰。这种混乱而毫无规律的家庭经历会损害孩子大脑的协调功能,使孩子在调节情绪和应付压力方面出现困难。 研究表明,父母之所以这么对待孩子是因为父母曾经有心理创伤或情感缺失,当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极有可能做出让孩子恐惧的行为,从而造成孩子的紊乱型依恋。其实,具有心理创伤或情感缺失本身不会造成一个孩子的心里紊乱,而缺少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才是关键所在。父母如果能够对曾经的遭遇进行分析,治愈过去的心理问题,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受益。请相信,任何时候做这些事情都为时不晚。
A 父母拿出对孩子的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对孩子情绪的迎合,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益处,也会影响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理解,让孩子产生很强的自我感。为了让孩子全面的认识自己且前后一致,孩子需要接受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要与他们的内在心理感受和外在经历相一致。 心理上的调和交流有利于自主意识和自我调节机能的形成。情感交流能使人进入一种融洽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协调性的情绪作用过程,可以使父母和孩子充满活力和幸福感。融洽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孩子形成更强的自我感,增强他们的自我理解能力,培养同理心。因此,父母要以调和的心理状态融入与孩子的交流,帮助孩子构建协调、连贯的人生。 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要一直聆听和反思孩子的经历,父母对孩子过度关注实际上也会给孩子带来困扰。亲子关系中,这种交流方式应该呈现周期性的连续和暂停。正如父母需要对孩子的融洽交流保持敏感一样,父母也需要对孩子的独处需求保持敏感。能够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这种“联结”到“独处”再到“联结”的自然变化需求。
动态
miss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相亲的女生和四年前出现在我朋友圈那个女生如出一辙,都年纪比我小,都喜欢带戒指,都是小女生性格,都是比较主动爱说话。

9
10
匿名
在相亲机构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相亲奇葩女,真是太奇葩了,大家可以吃吃瓜。 女,国企某医药公司工作,会计,单休,87年出生,颜值3分,皮肤状态非常不好,...全文

感情那些事
5
30
芒果酸奶
基本情况: 33岁,女,上海家装行业人事,目前入职公司9个月 不舒服2个点: 1: 人事团队3个人(1个主管,2个专员),自己是其中一个人事专员,业务需...全文

10
11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