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想努力自救,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反而
朱艳秋
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想努力自救,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反而越来越迷茫……很多人因此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攻击和自我贬低。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发现,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公共的“心理困境”:“心里明白该怎么样,但就是动不了。” 但请你相信,只要你不放弃,即使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找到办法“对付”这个喜怒无常的世界。当你开始用正确的方式爱自己,做自己的内在小孩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一遍。你会感受到喷涌而出的生命力,至于那些焦虑与不安,自然烟消云散。
1温暖
0回答
何永芬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张丽坤
如果你的前半生过得一塌糊涂,那么你的后半生就要重新洗牌,找回最初的自己,别怕。 钱没了可以再挣,朋友没了可以再交,婚姻没了可以再结。 你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一份重新开始的勇气。 ---杨绛先生
潘小琴
爱自己,尊重自己,才能遇到同频的人。有自己的事业,即便遇到不幸,也能宠辱不惊,无所畏惧。有自己的知己,即便天各一方,也会互相牵挂,相守心尖。 你有没有以下经历: 进入电影院,结果在开场十分钟时就发现是部烂片,却依然选择看完这部电影; 明知道自己处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之中,却总是用「我们都已经在一起这么久了」来说服自己维持这段感情; 买了某只股票,刚买没多久就跌了,却总抱着它会再涨的心态而迟迟不肯放手。 如果这些场景让你感到非常熟悉,那么你就可能深陷禀赋效应而不自知。 禀赋效应,原是个经济学上的理论,它是指当你拥有某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会对该物品或资产的价值评估要大于没有拥有这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重要,害怕失去它。 讲个有趣的故事帮助大家理解:一个樵夫在担柴过河时不小心把他心爱的铁斧头掉到了河里,只见一会儿,一位手里拿着铁斧头和一把金斧头的河神缓缓飘出,问哪个是他的。 按理来说,应该选更值钱的金斧头,但是樵夫稍作思考后还是选了使用了多年的铁斧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禀赋效应”对我们心理的影响。 还记得离家出走的苏敏吗,那个被困婚姻泥潭多年又不舍放手的女人,原以为婚姻能为她挡风遮雨,哪想到,却成了她一生最大的风雨。选对了人,幸福一辈子;选错了人,一辈子都是煎熬。 相比担心自己陷入一段糟糕的关系中,不如好好想想,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所遇非人,万一不幸遇上了,又该如何及时止损。 先自爱,后爱人 网上看到一位女孩提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我原生家庭的问题,我长大后总感觉自己很缺爱,前任总说我作,但这不是我的错啊,我很缺爱他却不能给我,我好想被爱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都想被爱,是一个正常的心理需求。但爱他人是一种能力。
冯红艳
两性亲密关系——画语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亲密关系,家人,朋友,伙伴,而两性亲密关系是最有力量、最强劲的一种关系,也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被吸引要去面对的关系。 两性关系是一个人成长的修行道场。 不管你是同性亲密关系还是异性亲密关系,如果你认真去经营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找寻自我的过程。 在我们接待的关两性关系的咨询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方式呈现、不同的结果。而这些咨询中都有类似的一点,来访在寻找自己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爱和情感支持,在两性关系中就会去找寻、期待完美的另一半,完成自己对爱的幻想和期待。是把对完美父母的期待投射到爱人身上去了。 两性关系,让人们体验极致的美好,被爱、被需要、被认可、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两性关系会引出一个人身上最糟糕的特质。是爱对方还是想从对方那里要爱从而控制对方,其实自己是分不清的。在爱的表象下用成人的方式把自身一个个糟糕的状态呈现出来。 当你和来访有深入的探索,你会发现亲密关系中来访所爱的人会是另一个期待的“母亲”或“父亲”。 “我爱他,觉得是在救赎另一个自己。” “我爱他,我明知他和我不般配,我们两个人没有未来,但我觉得我要拯救他。” “他不爱我,他爱我,为什么不知道我要什么,不知道关心我。” “不管他有什么样的人生,我想在他身边,哪怕他有家人。” “我要和他离婚,他只管他前妻的孩子,不管我们的孩子,我要把我应该得到的要过来。” “我不应该爱他,可我看到他就想占有他。” 各种理由形成的面具挡在真实的情感需求的前面。 探索两性关系的话题,绘画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绘画直接和人的潜意识链接。当画面呈现出来,引导画者去看画。整理自己的思绪,就会对面具后真实的自己、真实的需求有一个觉察和认识。 (以下画中的对话内容为了呈现方便为整理、调整内容,并非真实沟通内容) 这幅画画者讲述绘画过程中说:“我画了很多小岛,想画一艘大船去各个小岛去看一看。可画完发现船太大了过不去,于是把大船变成了小帆船。这么多岛屿,我每个岛都要去看看,都要去探索探索,要转一转,在往终点去前进!” “转完了这些岛要用多长时间呀?” “我也不知道呀,但是我心里觉得,这些小岛必须都要去看看才可以。” “会有一条路线吗?” “就是这个小岛转一圈,那个小岛转一圈,没有路线。” “这么多小岛可能会迷路呀!” “可能会吧。” “如果和亲密关系相关联,你会想到什么呢?” 画着看了一会儿,感叹的说:“想了很多,但是靠不近。平时面对一些事,总会反复想,反复想,好像两个人之间隔了很多东西。” “如果要规划一条最想走的路线,你会怎么走?” “我会走这些大一点的岛,别的岛就不去看了。 生活中会怎么做呢?” “少去想些事可能会更好些,也许这样彼此就进了。” 主题性绘画感受引导,让潜意识通过绘画呈现,经过一些问题,让画者把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当意识到问题,人就会有变化,回去改变。 单独沟通我们从画者这里知道一个不能理解他的爱人;两个人的关系不亲密;觉得对方不承担;不关注画者。可当画者画了一幅画,再去引导思考,画者看到自身的一些情况,也会想到如何去做。 我们会希望自己是完美的、美好的,当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更多期待对方的改变,期待对方对自己包容、接纳、理解、无条件的爱,这个过程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觉得都是他人的错误。就会想到要去改变对方,让对方变得更好、更爱自己。可改造他人,最终都会是失败的,自我你在成长才是硬道理。 当接纳自己。面对自己的期待、需求、无能为力的部分、做的不好、做的不对的地方心反而就平静坦然了,能对未来有更多的想法和规划。这便是心理绘画的意义之一。
刘世淑
1.允许我是充满着缺陷的,允许自己在工作里生活里关系里总是搞砸的。你无论怎么努力,怎么坚定,上多少课,看多少书,你总会搞砸。但是你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你学习到放掉完美主义的倾向,你让自己变得更放松,更多的心灵的自由。作为一个人,你就是允许自己有缺陷的状态,我的人生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值得让我自豪的,但这就是我的道路,允许自己有缺点。 2.释怀过往,放下过去的重担,让你轻装前行。无论是美好还是遗憾,过去的经历都是塑造今日自我的宝贵钻石,与其沉湎于过往的种种,不如将目光投向未来吧。每一次过去的耿耿于怀都是对当下的辜负,活在过去的人是很痛苦的,而试图去改变过去的人会更加的痛苦。 3.宽容他人,宽待自己,接纳他人的不完美,也是在宽恕自己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是带着瑕疵的宝石。当我们不再苛求他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释放对自己的苛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源于我们对他人的期待,学会放下对他人的过度期待,就是在给自己松绑,让心灵回归本该拥有的平静。接纳他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宽容,而是为了在纷扰的世界中给自己一方净土,享受内心的安宁,真正的平静是始于接纳,终于自由。
潘小琴
今日荐读:“真正的智者,从不在小事上纠缠,而是有大局观,懂得取舍。不因小失大,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精明。成就一个人的关键,不在于他得到过什么,而在于他放下过什么。”……
崔黎明
当你面对一件事情时,按照你过去的性格和逻辑做出的行为,这个就是命。” 当潜意识被意识化,命运就可以被改写。 内在的探索与成长,意味着去看见这些自动化的认知模式和情绪模式,去过一个不被模式操控的人生,即自由人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