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翀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 山西 | 太原
altText
5.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情绪压力
希望和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有一段独一无二的旅程。
持证
13
服务
11
咨询
4
小时
方案
家庭矛盾套餐
¥
117.6
/次(60分钟)6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情绪压力套餐
¥
118.8
/次(60分钟)3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首次访谈,收集信息了解匹配度
¥
114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个人介绍:

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结构式文化动力流派

从业13年

 

受训经历:

2017:许豪冲当代自体心理学的应用与咨询之道

2018:南希人格16讲

2019:张海英师徒班 陈德忠正念觉知养成

2019-2020: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体验两年

2021: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法律和伦理议题

2022: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观察组成员两年

2021-2023:结构式文化动力取向认证体系学习三年

2024: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体验

 

擅长问题:

情绪困扰,失眠,焦急恐慌忧虑,压抑低落郁闷,个人成长,婚恋情感,亲子教育。

 

工作人群:

成人 咨询风格:柔抱持共情却也不失犀利幽默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愿你享受活着的每一天,找到做人和生活的方向,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情绪压力
用户评价
心理咨询师小茉
小茉
第1次咨询
2024-10-8 通话咨询
咨询效果挺好的,满意
TA回答了问题
A 人生真正的价值来自对自己的尊重,一味讨好他人,注定会失败,所有我尊敬的人都不会像我这样时刻在意自己是否被旁人认可,他们是自己的主人,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寻求外界的认可,让我丧失了独特的自我。
A 一是“身份”。鲍尔德温等人的《文化研究导论》认为:“身份用来描述存在于现代个体中的自我意识。现代自我被理解为是自主的和自我反思的,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把个人主义、批判和自主行动的权力,看做是现代主体性的三个主要特征。身份的这种自我反省的一面意味着在现代,身份被理解为是一个规划。它不是固定的。阿兰·德波顿在其《身份的焦虑》中更是明确指出,身份“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源出于拉丁语statum,即地位。狭义上指个人在团体中法定或职业的地位(如已婚、中尉等)。而广义上——即本书所采用的的意义——指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综上所述,可知“身份”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或地位,描述的是存在于现代个体中的自我意识,但更体现为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是“身份焦虑”。这“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简而言之,身份焦虑就是指人的内心所潜藏的对自己身份的一种担忧或焦虑。“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时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个人视为是他存在的根本。威胁可能是针对肉体的生命(死亡的威胁)或心理的存在(失去自由、无意义感)而来,也可能是针对个人认定的其他存在价值(爱国主义、对他人的爱,以及“成功”等)而来。”“焦虑的特性是面对危险时的不确定感与无助感。” 三是“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确立差异化并经由差异化来建构自我同一性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身份认同是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情境中通过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而形成的,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是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是一个人对自己归属哪个群体的认知,或者说个人对所属群体的角色及其特征的认可程度和接纳态度,主要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简而言之,身份认同就是追求与他人相似(有哪些共同之处)或与他人相异(有哪些区别),其中个体认同或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独特性的意识,其形成以对“他者”的看法为前提,他者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制度、思潮、风俗等。
A 这其实是因为内心有很多情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能通过吃东西来填满来获得,但真正的需求始终没有被看到,所以吃起来总是很难停下来,一直到不了自己满意的体重。 对自己身材不满意或者减肥一直有困难,体重卡在某一个数字的人,他们其实不明白,自己满足自己的点在哪里。有方面困扰的人可以找我聊聊哟。
A 《周南·桃夭》这三章,用三个意象把“婚姻以时”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第一个意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暗指要在青春最艳丽、最合适的时机,把自己嫁出去;第二个意象“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暗指要在身体最强壮时生育子女;第三个意象“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是指女人在年老时能够安享子孙繁盛、根深叶茂的生活。这大概就是对中国古代女子一生最美好的解读吧!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晨光映照桃林,桃花妖冶明艳。 姑娘今日出嫁,其家和顺平安。 桃林枝繁叶茂,果实又大又圆。 姑娘今日出嫁,其家欢乐平安。 桃林晚霞斜照,其叶婆娑曼妙。 姑娘今日出嫁,夫家充满欢笑。
A “我们的‘自我’或自我认知可以用一只漏气的气球来作比方——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他人的爱(对于气球而言,便是源源不断的氢气)来填充自己的内心,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我们的情绪变得难以理喻,一会儿因他人的褒扬而开心,一会儿为他人的漠视而伤怀。”——阿兰·德波顿
A ◆ 我们必须习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生不是几把牌,赢了就赢了,人生是个牌局,想散都散不了的那种,输赢不在一把两把。 ◆ 目的是通过逗笑观众磨砺自己,而不是逗笑观众。 ◆ 你是你的目的。 ◆ 你的弱点就是人类的弱点,你那份情绪,是人类共有的情绪。 ◆ 问事实,别问想法。问行为,别问理由。问事,别问人。 ◆ 我们要理解别人的难处。你们是一伙儿的,不是敌人。 ◆ 你从一个批评家变成一个建设者的过程,你一定会理解什么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作为一个批评家,你是可以活得很好的,你很快乐,你不沾水嘛,到处说人就好了。而且你眼光高的话,你批评的又都在点上,你还会收获一大批拥趸,然后这帮拥趸就会把你害得死死的。 ◆ 我自己认为,只能是后天养成的,因为你现在什么都做不了,你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好人,那你就要相信这件事,你要相信你可以变好,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就说我是基因决定的,是原生家庭决定的,我生在了一个小城市,我爸打我,那是个人都能找出一堆这样的理由来,那还过不过。你要相信未来,你就不要把责任推卸给过去。 ◆ 这用的是真诚,真诚本身是有魅力的
A 哪里痛都是身体一种聪明的反应,它在提醒你,你对这个地方需要好好关注一下了。 一般哪痛一定因为过度紧张是过度使用了,就像你说的,你遭遇到同一个场景,你很紧张,你没有用自己的办法把它缓解掉,反而是想的很多,那你就会头痛了。 日常生活中太多的琐事,可能让你承受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这时你需要的是抽出时间放松自己,或者去泡一下温泉,我相信这是很好解决头疼的方法。 我还有一个办法,你就是深入的去体会这个头痛,你一定要很长的时间跟这个痛待在一起,比如说你可以想象你这个痛,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质地的?它在什么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专注于这个疼痛,这个疼痛也会得到缓和。
A “一个被妈妈一直在身边照顾着的孩子,有一天,妈妈突然不在了的时刻。”他会喊妈妈吧?如果喊不来,他会哭吧?如果哭也没用,他会睡觉吧?如果醒来妈妈还不在,他会咬被吧?如果咬被也没用,他会找点什么玩吧?如果没啥可玩的,他会幻想吧?被野兽吃了、妈妈不要我了?……再长大一点,他也有了孩子,也许有一天他也离开孩子了,他的想法会变吧?如果他恰好学习了精神分析、甚至还学习了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恰好读过比昂、读过海德格尔、读过金刚经、读过易经……。他也许会说,“原来如此!”此时,孩子又哭了,他扔掉了书,听着孩子的哭声,哭声也许会变成音乐,隐入无垠的天空。--苏小波
A “附身”听起来玄幻,但在我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感觉是一个较为形象的描述。 它指向的个体有这样一些特点: 常常自我怀疑,不确定自己的做的对不对,想的对不对; 过度在意他人的感受,会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牺牲自己的需求; 常感到内疚,哪怕是自己做了正当的反应,或者正常拒绝了他人,也会感到自责和懊悔; 对自己很严格,正常的娱乐和休息会产生罪恶感,批判自己不够努力; 过度担责,别人的错也会自责如果自己做得再到位些或许可以避免; 如果没有正反馈就会倾向于感受到自己很糟糕,认为自己不够好; 在关系里依赖对方做决定,不敢为决定的结果负责; 对他人的要求或指令,即使感觉不舒服,也不由自主顺从; …… 如果你对号入座感觉自己有以上情形,可能存在被一个强势的外部客体附身的可能。 这个客体大概率是养育者或现在的亲密关系&重要他人。 如果自恋型养育者不重视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做决定,下指令,包办代替孩子做选择,同时会在孩子表达主体意愿时否定和打压孩子,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那么相当于养育者吃掉了孩子的主体血肉,掏空Ta的一部分,来容纳自己的主体部分。 这个孩子就无可避免成为被附身的容器,为了适配自恋养育者的主体,而阉割掉了自己的主体。 一个让渡了自我主体性的容器,渐渐适应了被附身,会有几种结果: 一种是抑郁症,因为人的本能是成为自己,没有人能耐受始终被附身的感受。于是用死亡本能来抵抗自我消亡的痛苦; 进食障碍、焦虑躯体化等,因为抑郁症无法上学的青少年有这样的特点。 一种是精神分裂,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是爱我的幻觉,强行让认知失调,混乱,认同父母使用分裂的防御机制,将父母附身的部分认同为好的,自己的部分接住投射来的“坏”,认同“我是一个坏孩子”,内在的好与坏无法整合,如果没有其他心理支持者的介入,便可能在自我攻击里彻底丧失主体性,陷入疯狂。 还有一种是觉醒,拒绝被附身,和附身者抗争,展开主体争夺战,这往往是非常惨烈的过程,伴随着前面两种可能存在。因为被附身的人,主体性弱,也更容易遭遇自恋者,重复被附身和吸食的命运。但只要觉醒,就是血肉生长的开始,当自我丰盈,力量滋长,附身的部分就会剥离风化。人的生命力,会指向恢复健康的道路。
A 爱自己,什么时候都要把对自己的关注放在第一位,不要犹豫,就是第一位的。 你说你一离开他就感到痛苦,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难道完全没有痛苦吗?那个痛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他在给你止痛吗?我觉得不是,另外一个人的存在会让你有一种想象,就是只要这个人在,你有些需要就能满足,痛苦就会少。其实你和任何一个人相处的久了,有一个关系存在的时候,你在这个关系里,你都可能获得一些暂时的稳定来减少所谓的痛苦。 那个痛苦就是你生而为人的痛苦,你感到孤独,不知道在何处安放自己,你的需求没有人看见,即便是在关系里,对方也不可能100%的理解你,况且你和他在一起并不能感觉到有希望,所以所谓的和他在一起不痛苦,不过是暂时的麻醉,让你可以暂时不去感受自己身处这个世界那种无力无法抵达自己真实需求的痛苦,那种苦,除了你自己我想没有人可以帮你去体会。 想要全身而退,不受伤害,就不能把自己的一部分期待放在别人身上,要全部的100%的收回在自己身上,无论自己什么状态,都无条件接受,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办法去满足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依赖别人,成也好败也好,都不苛责自己,顺其自然,在一起不快乐就独自美丽,一定要发展出来一种对立的精神,靠自己就能快乐的能力,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的关系里你都能保全自己,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他只是柴,有没有无所谓,你才是青山。
动态
巴拉巴拉
我以为我焦虑症早就好了,直到我治疗我手臂酸痛才发现是焦虑症导致的,深呼吸能帮助我缓解,不知道看心理医生还是看中医处理,心理医生这里是焦虑症躯体反应?中医...全文

焦虑怎么办
9
27
失去大女儿一个月,要安慰妻子,照顾小儿子,当然他们也会安抚我。但伤痛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无力,如何坚强的走下去?

13
30
迷茫的我
我目前脑袋每天晕乎乎的,感觉也是一个原因,觉得自己状态不好,也不知道这个状态能不能调整好,可能后面要一直带着一个晕乎乎的脑袋生活工作,做了个四千左右的全...全文

9
42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