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好像永远没有满意的时候
他不爱学习,更爱玩手机
他爱看电视,不爱练字,还不爱背单词
写完作业就慌着玩,不复习也不预习,从来不主动阅读,没有上进心,没有大目标。自己的学习不着急,说轻了没用,说重了吵架……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可能不在于改变孩子,而在于看见自己的内心。每个父母的心里都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心目中更理想的孩子,一个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孩子。我们更爱的永远都是那个更理想的孩子,这就是分别心。这也导致了我们家长的贪、嗔、痴。
贪,是差了你要立刻变好,好了你要变得更好,永远有条标准线。你做到什么就好了,然而事实上永远也做不到,达成了还有更高的标准。最典型的就是妈妈牌作业,做完了永远还有……
嗔,是“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孩子,你不是我想要的孩子”。明明只是没考好,演变成翻旧账,继而“我是不是早就和你说过,你怎么就这么不省心”、“说你你就不说话,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于是从一件事变成一堆事,从一件事的不好变成了整个人都不好……
痴,家长从不吝惜为孩子教育投资,线上课不行换线下、线下不行就一对一。学习机不错,自然不能落下。鸡娃不行就鸡自己,生怕自己错过了啥,对不起孩子。但是,所有的投入(哪怕是鸡自己)都是为了孩子的改变。孩子变不成理想的样子,就继续折腾。
也许,爱,才是一切的答案。在我们面前那个活生生的孩子,本身就很可爱,只是我们暂时没看到。当然,也不必埋怨自己,普通人有七情六欲,也无需愧疚。下次察觉到自己的杂念,闭上眼睛和嘴巴,静静的察觉这些念头,让它慢慢的回落和消散。
当你看到了山,你就已经在山之外;当你看见了自己的情绪,你已经在情绪之外;当你觉察到了自己的念头,理论上就快要放下了~
以上,希望不会引起什么误读。
祝您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