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经历过一次信任的崩塌人真的会变得冷漠,甚至是冷血心理学上
金会芝
经历过一次信任的崩塌人真的会变得冷漠,甚至是冷血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贝勃定律,说的就是当一个人在经历过强烈刺激后,在遭遇类似的事,他就没那么在乎了。比如当你被一个人狠狠的伤害 熬过了一段煎熬的折磨期以后 ,你再遇到类似的事 你就会更理性的处理 从好的角度看 ,他再也不可能伤害到你了, 但从更深层的角度看 你也变得很难再去信任他, 这个结果几乎是不可逆的。
0温暖
0回答
#
感情那些事
相关回答
黄成蓉
来访和其早年照顾者从心到身的“不分化”现象,使来访者的“自体”中夹杂着太多“客体”,这些“客体”,其外在的人物原型,通常是非常自恋,和自我关注,甚至到达病态程度的来访者的父母(及其替代者)。 这些自恋型/低自尊/高防御型父母,通常是整体性地,嵌入到来访者的自体结构当中,充满了侵噬性、侵入性。正是这种整体性的嵌入,而不是被来访者本人有取舍内化的客体(孩子通常不被给与取舍的空间),让来访者直到成人,有时候都人-我不分,没有丝毫身心边界。 大部分是他们的父母通过“使用”他们,这些孩子,来修葺/来维持自己的脆弱的自尊和基本的自信: 通过不断评价孩子,来维持一个“他人界定者”的自我价值和尊严; 通过自动化地、系统强化孩子的某一方面能力,来潜意识地完成自己早年破碎的理想,而全不问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通过不断地指责孩子错,来投射和摆脱自己内在的不正确感; 通过不断地与孩子进行认知-情绪-身体融合,来战胜自己的分离恐惧和焦虑…… 客体关系帮你识别、分化出、控制来访者内化的客体。让ta能够看看自己现在的哪些模式,是直接来自于早年客体。 而自体心理学方法,唤醒和结构化来访者来到这世上走一遭,本应具足的,深具活力的自性。 和ta生而为人,本应拥有的,对世界的看法,对他人的情绪,以及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掌控。
王丹丹
爱是一种能力,是暂时放下自我,帮助他人。
谭丽梅
#家庭教育,付出,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 百分百地付出,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而只是自顾自地付出,他的付出是他自己的需要,未必是他人的需要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世上没有人是为了满足你的期望而活,那些“你没有为我做什么”的烦恼,就是你只想到你自己的最佳证据。
张翠香
婚姻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事,但我们内在都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所以,婚姻成功的前提或许就是让内在的那个小孩长大,然后有能力去爱,有能力接受爱。。而不只是相互填补,相互依赖。。
赵莎莎
任何一个改变,不管它大还是小,都需要勇气,而改变也不一定成功,不一定顺利,不一定让你心满意足。但可以肯定的是,改变会让你不舒服,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改变呢?用作者凯鲁亚克的一句话来回答:“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郭佳丽
很多人其实内在都有“拯救者”意识 总觉得父母过的辛苦不容易 想要拯救父母 总觉得伴侣可怜 想要拯救伴侣 又觉得孩子应该更优秀 时时刻刻想要拯救孩子 最后却把自己弄成万劫不复 人,只能自己拯救自己 每个人都生来就拥有拯救自己的能力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