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改变”,“改变”有三种意思:
张洪霞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改变”,“改变”有三种意思:1.事物的显著差别:指事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原来的状态不同。比如,液态水在低温下形成了固态冰。2.改换或更动:指对某物的状态进行修改或替换。房子破旧了,对它进行修葺改造。3.不满后的调整和变化:一个岗位不能满足自己价值感,选择替换新的工作。生活中害怕改变的背后,是因为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不愿跳出习惯的舒适区,不想忍受未来的不确定,不敢承担风险责任,不能克服遇到的困难,等等,如果能够面对这些,那么改变就不是一件难事。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魏孝琴
❤很多让你纠结的事情,并不是事情本身有问题,而仅仅只是你想多了! 如果可以,要尽量多和情绪稳定的人相处,吸收正向的能量
萨如拉
心中的精灵——原型 1.上帝 2.恶魔 3.智慧老人 4.大地母亲 5.英雄 6.阿尼姆斯——女性心中的男性形象 7.阿尼玛——男性心中的女性形象 8.阴影 9.人格面具 10.自性 等等
李鹏程
当你看见河,你已经在河之外,当你看见山,你已经在山之外,当你能看见自己的任何情绪,你就在情绪之外,你就是自己的观察者。 这就是觉, 第一层通过觉察你自己的一切感知、体验、情绪、欲望等等,让自己不断的饱满,从而完善自己的一切。 第二层通过觉察你的周围环境与一切外部事物,调节外部能量来协调你自己的内在能量。 第三层觉察你自己的价值、饱满度、位置等等内外循环的平衡,得到最大化的自洽。
李伟娜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李霞
感受本身不是问题,情绪管理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消灭感受。我们有时受困于情绪,为了脱离这种状态,便不允许自己拥有感受。这就好比一部车子出现了红灯报警,我们不去检视车子的内部系统,只是想要消除不断报警的红灯,往往结果伤人伤己。 情绪不会被消灭,但可以转化。 就如:悲伤是告别的能量,提示我们正在经历一些失去,这失去也许是内在的,也许是外在的。面对失去,你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张钦霞
有时候你有没有觉得,好像自己也有很多潜力,不知道被什么限制住了,看着别人的优秀,其实是有一些不甘心的。 心理学界有一个关于“习得性无助”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头大象在马戏团里表演,它力大无比,能够轻易举起200斤的木头,表演结束后,驯兽师把大象拴在一根很不起眼的小木庄上。有人看了很好奇,因为这头大象只要轻轻一用力,就能够把小木桩连根拔起,挣脱捆绑,但是它却驯服地被一根细细的铁链拴在那根小小的木桩上。有人便好奇地问驯兽师:“这根小小的木桩怎么可能拴住这么一头大象?”驯兽师说:“其实这根木桩已经限制不了这头大象了,只是当它还是小象的时候,它就被拴在这根木桩上,它也曾经不停地奋力挣扎,却总是徒劳无功,还让自己受伤,时间久了它就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挣脱这根木桩,慢慢就放弃挣扎,也就认命了。所以,只要被拴在这根木桩上,它就乖乖顺从,毫不挣扎。 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小时候的经验如何影响了成年后的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几乎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这头大象的影子,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因为没有能力反抗大人、反抗环境,只能屈服、顺从,或者压抑,或者讨好,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好,才让大人那么不满。现在的我们尽管已经长大成年,已经具备反抗的能力,但我们的认知模式已经形成,在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依然会陷入童年时的无助状态。 那么这样的限制有没有可能被打破呢? 有两种可能: 一是被动打破。想象一下马戏团的那头大象,如果在某天遇到危机生命的突发事件而受到惊吓,它出于本能的奋力逃窜时就会忘掉那根木桩,从而就轻易挣脱。同理,有时候,危机情境就可能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但这是被动的,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希望永远也不要遭遇危机。 二就是主动打破。这个就是需要有意识地去突破自己,如果你在遇到事情时,第一时间先冒出的念头是“我不行“,那可以试试在第二念头给自己一个反问:我真的不行吗?有没有可能我也行?只要先习惯性这样反问自己,再在合适的时机去尝试挑战,或许你能发掘出自己被限制了的潜力。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