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孩子有独
郭玫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孩子有独立的意识,有自己的认识,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需求。为人父母要做的是,把孩子养育成“人”,而不是做自己手中的一个“物件”。为人父母,都想养出一个朝气蓬勃、眼里有光、能勇敢做自己的孩子。接纳他的不足,允许他的脆弱,尽力满足他的每一个小小的梦想。早安,朋友!
0温暖
0回答
#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相关回答
吴学燕
为什么两句话不到就吵起来了呢?(接上文)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种容易愤怒的人应如何应对呢? 1、 意识到对方的愤怒并不是指向你的,正因如此才更应体会到容易愤怒的人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2、 反其道而还之,告诉对方自己的问题并没有任何指责或攻击的想法,因为我真的不知道,直接回答应该会更好一些。如果做不到,直接避开也是不错的方法。 3、 当对方做出某些让自己不舒服的言行,直接将自己的感受用平静的语气向对方陈述出来,可能比直接怼回去好好的多。 那对于那些容易愤怒的人(也就我们常说的脾气不好的人)应该如何应对自己的脾气呢? 1、 觉察一下这些愤怒背后的动力来自哪里,是早年对养育者的不满吗?还是对养育者的认同呢?不管是不满还是认同,都是为了证明:我是值得被爱的,我也是爱你的。因为“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2、 承认对早年养育者的爱和恨,接纳这些情绪,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错。我们是爱自己的父母的,尽管同时我们也恨他们。 3、 当愤怒出来的时候,深呼吸,重新审视一下激起我们愤怒的那句话,尽可能用客观的心态重新解读一下,也许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世界。 我总是相信有一句话“上帝为我们关上了一扇窗户,必然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如果你眼里看到的是玫瑰,就会芳香四溢;如果眼里看到的只有玫瑰上的刺,生活会将你刺得遍体鳞伤。鼓起勇气重新做回自己,因为你已经长大了。
史冬英
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但有的人好像特别喜欢后悔,甚至被后悔绑架,再也不能向前,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所谓后悔,就是站在现在看过去,在已知了一个不满意的结果后,对过去导致这个结果的行为或想法而进行的自我批判。比如你天天痛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是因为你感觉你现在的工作事多钱少离家远,很不爽,于是你就幻想,如果那时好好学习,现在的结果一定会很好,就像你身边的谁谁谁,人家就是曾经好好学习,现在风生水起……那可真是越想越懊恼。 但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你当时知道就会发生现在的结果吗?第二,这种因果关系是必然的吗?答案其实都是否定的。真实的情况是,你当时有比好好学习更重要的需求,比如玩、社交等,你觉得一切都来得及,而且你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反过来,你当初假如真的好好学习,现在一定能“风生水起”吗?其实也不一定,你可能只是把学习理想化了,没好好学习并不是导致现在这个结果的唯一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后悔呢?实际上后悔是因为我们现在看清了事实,比如不好好学习确实是不对的,因此后悔的意义绝不是为了让我们沉浸在过去,而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进行改变,亡羊补牢。 或许我们有时候应该庆幸自己的后悔,有后悔,说明我们已经看清了现实,反之,我们也许还浑然不知地待在错误之中呢。
龚培军
贝克还指出,决定我们情绪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 中国有个成语,叫知足常乐,虽不足以解释贝克的这个理论,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同样的境遇,有的人没觉得怎样,有的人却痛苦得不能自拔。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双胞,哥哥总是很悲伤,弟弟总是很快乐。父母担心,希望他们综合一下,哥哥能快乐些,弟弟能少兴奋些。于是把哥哥放在一个满是他喜欢的玩具的屋里,把弟弟放在一个没打扫的马厩里。结果哥哥还是哭,因为担心那么多心爱的玩具,坏了怎么办?弟弟还是很开心,因为父母去看他时,他正卷着袖子刨马粪,说万一想马粪里可以刨出一匹小马驹呢! 我们遇到的事情本身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的利弊,我们关注的点,决定我们的情绪,也决定我们对事件的利用度。
刘新宇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特定的机缘,每一个脚步都不会白走,都是在给我们积累能量或提示经验,只要守护好自己的本心,做好自己,成长自我,一定会有美好幸福将来。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放下过去,面对现实和享受当下。如果生活没有垂怜你,你更要善待自己。 若睛天和日,就淡赏闲云;若风雨敲窗,就且听风吟。
张丽坤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善恶的彼岸》
王胜
情感勒索手段之三:寻找同盟。 如果勒索无法奏效,勒索者就会寻找同盟。他们会找来其他人——家庭成员、朋友、老师——来帮助他们摆理由、讲道理,以证明他们是正确的。这样,他们就会有两三个人一起来对付被勒索者。勒索者会把被勒索者所关心的或尊重的人,都拉拢进来,而面对这样稳固的同盟,被勒索者会感到孤军奋战,力不从心。 除了寻找和拉拢他人做同盟,情感勒索者还会求助于精神权威。我们听过很多,比如:“我的导师都说你不怀好意”、“我上的MBA课程里,他们告诉我……”,“你去世的双亲也会这么认为……”。情感勒索者会从各处引经据典、找寻外部的权威或者专家,来支持他们的立场。 有一档情感类节目,里面有个场面,是一个女生提出分手,原因就是感到男生联合并收买了自己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帮男生说话,只要有些摩擦,都会被指责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对,是自己太矫情。自己已经找不到自己原来的样子,也不相信自己能作对什么了,没有了自信,自我,甚至判断标准都没有了,感到自己是空虚的,不喜欢这样的感受,所以想分手,想找回自己。这是个极端的作证,这类手段屡见不鲜。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