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为什么有些家人、伴侣或领导在关系中喜欢挑剔、打击别人,会

李亚双
为什么有些家人、伴侣或领导在关系中喜欢挑剔、打击别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容易批评、责备他人呢? 有可能的是他们在玩一个“我好,你不好”的心理游戏。 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是一种心理人格理论,由埃瑞克·伯恩博士缔造,该理论核心是我们每个人在与人沟通时都有三个“我”, 父母“我”P(Parent 父母意识) 是严厉的,权威的,也是强大有力的 成人“我”A(Adult 成人意识)是成熟的,理智的,平等的 儿童“我”C(Child 儿童意识)是弱小的,无助无力的,以及任性的 P-A-C在我们面对社会和与人相互作用选择时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在童年时,就借着自己的生命体验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由这两个问题的好与不好,形成了四种组合: 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今天我想重点讲讲“我好;你不好” 当一个人的内在人际关系模型是“我好-你不好”时,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好,在关系中倾向于对他人严厉,就像父母管教顽劣的孩子一样,习惯批评、否定、责骂他人。 玩“我好,你不好”这类“游戏,通常能让玩家感到愤怒,或者至少能让他们对别人评头论足。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这样就能玩他们的游戏了。 比如工作场合 有个人犯了错,可以想象,这种情况很常见。然后上司发现了,把犯错的下属一顿训斥,小题大做,大声咆哮。 所以,这种游戏能让愤怒的人找到看似正当的理由来发火,借此证实-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他们会证明别人根本上都是无能而不可信的,接下来,他们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他们会说:要不然,那帮人会觉得犯了错还能侥幸逃脱! 这样的人,还会玩其他游戏,比方说,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 他们试图通过这句话给他人制造内疚,起到控制他人的作用。 一个人如果在关系中,长期频繁地被他人“我好,你不好”的对待,就容易被洗脑,被别人PUA,陷入“我不好,你好”的陷阱中,变得自卑,没有自信和内在力量,要逃离和改变就变得很不容易。对方不是滋养你的人,无法对你给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你要意识到,这样的关系是非常不健康和可怕的。 你需要做的是尽快远离这类人,能逃多远就多远!

1温暖
1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评论
相关回答
赵莎莎
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姑娘,人长得很漂亮,学业也很好,为人处事也很好,但是就是一直进入不了亲密关系模式。眼看着身边的人都出双入对,包括她认为长得很丑的女孩子都有了男朋友,她还没有男朋友,她就更加苦恼了,所以就前来咨询和求助。 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她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说话和为人处事都很好,身边也有男孩子追她,但是她一概不理对方,所以就有了“冷美人”的称号,咨询师也很好奇,就问她:你这么好的条件,也有这么多优秀的男孩子追你,为什么反而不同意呢,她就对咨询师说:你看我的牙有什么问题吗,咨询师说:我看你的牙长得很整齐,很漂亮,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她说不对,我的第六颗牙齿有点歪,而且还有个黑点,所以我一直不敢当面开口和别人说话,也不敢大笑,怕别人发现我的第六颗牙很丑,我很难想象,当有一个男孩子发现我的第六颗牙长得很丑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会爱上我?咨询师吃了一惊对她说:如果你不告诉我你的第六颗牙有点歪,那我看多久也看不出来的,她说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她一直不敢和男孩子来往。 这是一个关于自我认同的咨询案例,在这个案例里我们看到这个女孩子如此的优秀和漂亮,但是她对自己却极度的要求完美和苛刻,对自己也极度的不认可。以至于她看不到自己优秀的点,觉得自己不够好,哪怕就是有一点点小瑕疵,也无法忍受。 有时候可能我们不经意间带着童年的模式或者不被认可的模式进入到成年人的世界里,却依然在用童年的模式继续生存和认知。有时候探索自己就是从你认为比较难,比较痛苦而又无法进入的模式开始进行探索的。 备注:案列来自书中,并非某个来访者的真实案列。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