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吃药能减轻症状,但是改变不了人格,也改变不了认知,更改不
马松强
吃药能减轻症状,但是改变不了人格,也改变不了认知,更改不了童年的创伤。所以,心病还须心药医。建议中重度的抑郁焦虑双相患者,坚持吃药,坚持心理疏导,坚持运动,才能彻底康复,永不复发!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催眠在处理情绪的作用上效果非常显著,它能有效绕过主体的防御,迅速的进入到来访者的潜意识里创伤卡点。这样在催眠师提供的安全抱持的环境下,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引导来访者宣泄释放情绪。我们说情绪迈不过,智慧出不来。引导宣泄之后,来访者会增加内心的力量,会对自己的问题更清晰的认识,增加解决问题的智慧。这样来访者心理空间增加,也有了心理灵活性,就有了心理能量去应对现实中的问题。
薛梅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也可能不公平,如果给你发了一手烂牌,迅速地甩掉它,还有其它机会等着你,或者自己去创造一个机会。
胡周琴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大家除夕快乐~
蒋营宜
世界本来就不完美,太阳有黑子,月有阴晴圆缺。 不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学会宽容自己,出了差错,找到原因,避免措施,适当自责,旧的一页就翻过去了,一切向前看。 鼓励自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在学习中成长。
胡星星
这个世间最大的一个能力就是:通过别人看清自己。 人都自以为是的,没有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但是我们眼睛所见的往往只是某一刻或某个时段的现象。 人就将这样的现象当成是事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才会不断起争执、生是非,也是遭受各种痛苦的根本。 《金刚经》里说: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象,则见如来。”
张亚庆
你是否经常审视自己,却以他人的目光? 比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会担心自己说的那句话,别人会怎么想。别人一皱眉,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自我客体化”,是说我们将自己的价值和认知建立在外在评价中。 过度的自我客体化让我们一直处在客体的位置上,成为了时刻被审视的对象,在社会标准和外界期待中失去了自我,久而久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如何打破自我客体化的禁锢呢? 1.自我接纳 尝试写成功日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欣赏自己,不再以外界的标准去评判自己。 2.正念冥想 用不评价的态度,去观察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 3.认知调整 当那些评价的念头出来的时候,问自己,是否有别的可能,事实是怎样的?摆脱过多的内归因,尝试去看不同的视角。 4.自我表达 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验证、摆脱以往固化的思维模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