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十一假期,放飞自己; 休养生息,继续努力! 祝大家国庆节
李有军
十一假期,放飞自己; 休养生息,继续努力!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1温暖
0回答
张静
温暖了
#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相关回答
范翠玲
婚恋知识【一】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受社会文化和原生家庭的影响,要么压抑自己,少言寡语,喜怒不形于色;要么是放飞自我,口无遮拦,喜怒过于形色。两种极端都会破坏关系。而且喜欢让对方去猜自己怎么想的,ta喜欢你不代表会知道你想什么,用正确的方法告诉对方的感受。告诉对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希望如何,不希望如何。这等于给予对方指明一条爱你的路。 正确述情对良好的婚恋关系很重要,你可以试试哦⊙∀⊙!
周庆华
认知就是你的维度 人是观念的囚徒 世界上最难的监狱 是人的大脑 走不出自己的观念 到哪里都是自己的囚徒
梁春霞
心理学家莱因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知道。相对应的,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是他的感受没有被确认。 一位朋友说自己是个经常对别人道歉的人,道歉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性模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她是否做错,只要看到别人生气,她就会忍不住向对方道歉。她清楚自己的内心并不是真的要道歉,只是为了尽快让事情过去,让冲突和情绪尽快平息。 她说自己从小时候起,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顺着别人的心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争个输赢,认为这样会减少麻烦。但越是这样,她越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很没有原则的人,和朋友产生矛盾就道歉,同事或领导不高兴也道歉,她认为自己很窝囊,明明自己没有错,还是会和人道歉。虽然这么做的时候,她的确可以不用面对更多的情绪,却不得不感受内心更强烈的冲突,总是感觉自己很委屈,愤懑和不满越来越多。 所有的委屈只能自己消化,可需要消化的不只是委屈,还有委屈背后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就是自己的感觉不重要,自己的存在也不重要,这会让我们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内化的羞耻感会让人觉得自我是有缺陷的,甚至会没有经历外部的任何事件,仅仅因为自身的存在而感到羞耻。就像这位总是道歉的女生,她慢慢感到自己的存在好像就是错误和羞耻的。 一个人最初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父母感知。反之,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否认,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人的羞耻感是渴望得到爱,又害怕得不到爱。我们渴望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是当我们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也会引发强烈的羞耻感。很多从小被父母责骂的孩子,会把事情归咎于自己,觉得自己如果再听话一点,表现得更好一点,就不会遭到责骂了。同时,他们也会觉得无法保护自己,认为自己很窝囊。 在面对父母的忽视或者责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怪罪自己,觉得父母之所以这样对待自己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不值得被爱。他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甚至也不敢奢望父母的保护和安慰。最难过的是,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真相。 当孩子感到羞耻之后,可能会形成一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更多的伤害。比如,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也会和别人道歉。这样做是因为害怕连现在的关系也失去了,没有关系就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羞耻真正让人害怕的地方是它会暴露一个人脆弱无助的样子。人对爱的渴求,竟然变成生命中的羞耻。
王冰冰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研究者曾经指出,从工作压力中恢复的四种关键因素,包括从心理上脱离工作、放松、征服与控制。其中,征服指的是能在工作之余,学习其他颇具挑战型新技能并从中得到成就感,比如爬山或者学习一门新语言,控制指的是可以完全决定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也就是说一个理想的、能让人充分回血的假期,应该是你可以无忧无虑地把工作抛在脑后,没有工作电话也不用回工作消息,自由自在地跟家人朋友吃饭聊天看新上映的电影。
蔡红
很多人在聊天的时候,总会听到一句话:"我不想改变,改变了就不是我了",不仅要问一句"你天生就是这样的吗?"你今天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天生的吗? 人对事情的评判来自于多方面: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朋友的影响,自我接触文化的影响等等。所以,现在又有个口头语"换圈层""远离烂人烂事"。这两句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太容易。只有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现在的不足,想改变,才能有换圈层的想法。换圈层等于要放弃自己以前的一些"朋友",她们可能是从小到大都是同学,也许某个阶段对你有过帮助,不管以前怎样,现在,你们的一些三观不一样了,聊天都聊不到一起,聚会就成了应付,自己都刚到浪费时间。 这个时候,要遵从内心的感觉,你的认知度改变了,你自己自然思想就会升级,与你同频的人就会吸引过来。如果自己总抱怨,总会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自己身上的戾气就会增加,面容就会改变,从善相变大凶相。所以,只有改变自己的认知度,一切好运才会靠近你,自己才会越来越漂亮,人际关系也会改变。 改变自己认识是一种能力,是通过学习或者有人引导。 用一句话结束认知的重要性——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宗阳
当孩子成为了父母情绪的容器,最后只会不堪重负,遍体鳞伤。 别让我们的坏情绪,毁了孩子的未来。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