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基

陈美微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一个人的行为无论看起来多么负面,其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或需求。这种观点强调,每一个行为都是个体在当前环境中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做出的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焦虑,是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还没有做好准备,要多做准备, 面对未知;失眠,是内在有一个部分想要醒着,想要得到一些信息才可 以安心、放下……。抽烟,可以满足我们放松、拥有个人空间的需求;熬夜,是我们在为自己创造宁静、不被打扰的时刻; 每一片乌云背后都发着金光。 这些表面看起来负面的、有损我们身心健康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满足着潜意识的需求。 但是,这些有着正面动机的负面行为模式,并没有真正在意识的现实世界为我们带来正向的好处。 生命中的困惑、挑战、挣扎……,你也许该找个人聊聊

1温暖
0回答
陈美微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305天 自 我 概 念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概念,心理学家发现,如果自尊低,各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对待或引导?最好是具体做法的内容也不一样。 4岁以前的孩子尚处于形成自我概念的时期,早期的自尊几乎完全来源与他人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父母关注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孩子就不仅认识到,并感觉到“我可爱,我值得别人爱”。如果父母忙,没时间,给孩子的反馈也都是负面的,如“你不懂”“你还小,你不会”“你太傻了,怎能这样……”孩子会形成“我不重要,我总做错,别人喜欢我吗”等消极的、困惑的自我形象与自尊。 4-7岁的孩子的自尊会稍微高于他人的评价,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孩子的自我膨胀期,也有的人认为这时的孩子期待别人给自己更高的评价,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表现,讨人喜欢。家长一定要注意,在这个阶段要给孩子准确、恰当的评价反馈,既不要助长了其膨胀的趋势,也不要打压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心灰意冷并形成“我努力了,别人也不喜欢我”的低自尊概念。 8岁起的孩子的自我评价开始越来越接近别人的评价了。 11-14岁的孩子开始更重视同伴的评价和关系,例如朋友多,受同学推崇(而不是老师喜欢)等成为自尊的更重要的内容。 13-18岁的孩子,尤其是女生也会对外貌、打扮等非常看重。 16岁左右很多孩子开始关注自己是否有“异性缘”,是否被异性喜欢,也是自我评价的标准。查尔斯·库利早在1902年就提出,我们尤其是孩子,对自我概念、自我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镜像自我”来构建的,即别人眼中的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镜子虽然也许有灰尘,也许并不平整,但照得多了,我们对自己的相貌自由比较准确的了解。作为镜子的他人,可能有偏见,可能愚笨,但大家总体对我们的评价会有其一致性的成分。对于孩子来说,镜子可能只有两个——父母。所以,父母给予的反馈评价,尤其是客观真实的评价,就像平整明净的镜子,能帮助孩子建构正确、正向的自我形象。父母在后来帮助孩子分析他人给予孩子的反馈,也有助于孩子学会辨清真假信息,建立良好的自尊。虽然自尊的形成不是只缘于父母对孩子的“对待”,但却有极重要的相关关系。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