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认知层面去叙事 情绪层面去共情 身体层面去体验
赵丞
认知层面去叙事 情绪层面去共情 身体层面去体验
1温暖
0回答
曹永利
温暖了
#
心理咨询
相关回答
张万青
人生的唯一意义就是你能够选,别人不要告诉我那好还是不好,我自己来选,是不是这是个活人?如果你没有选,你就是机器人,你就像动物一样的,如果它生在比如说信佛的不杀生的地方,它可能就过得比较好;它生在一个很恶劣的地方,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它周围的环境,它可能就很惨。但是这两种其实都一样的。因为它就是动物的命运,它不能选。
李有军
咖啡的苦与甜,不在于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因为真正的痛苦是没人替你分担的,怎么走出阴影只有靠自己。
朱晓静
儿童心理学家多尔多在《一切皆语言》中的一段有震撼到我。 她说: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孩子去学校不是去爱老师的,老师也不是去爱孩子的。 对一个孩子来说,知道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这对于保存孩子的人格,效果也是非常彻底的。 孩子只和父母连在一起,老师和孩子互相并不具有无条件的权利。 老师应该既不好、也不坏。 老师有教育的责任,拿工资教书,而不是拿工资来当好人的。 当然,如果你的老师和蔼可亲,那真是一件很走运的事! 上学也应该是既不好、也不坏的事。 学校,是让孩子更加社会化的场所。 当然,如果能在学校找到乐趣,那就更好了! 家长应摈弃理想化,放弃对学校不切实际的幻想; 学校也无须承载家长过高期待,承担额外的精神压力。 各自的责任各自担,各自的锅各自背,各自安好。
朱志伟
边界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在一段关系里面,心照不宣的一种「契约」。它是任何一段关系能够成立的前提。只有明确了边界的存在,让彼此双方都能遵守这个「契约」,这段关系才得以成立,能够保持长久。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有后续的真诚、互惠、共情……如果一个人缺乏对边界的维护意识,那么他就必然很容易被别人所主导和干预,很难拥有足够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一个人缺乏对别人边界的尊重,那么他就很容易引发其他人的不快和排斥,难以跟别人建立长久的关系。 如何才能建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边界感」呢? 首先,最基础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彼此尊重,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跟你观念全然不同的人。第二,保持心态的开放性,当身边人心情不好,向自己倾诉的时候,放低自己的姿态,用「空杯心态」,去跟别人沟通,去接受别人的表达和倾诉。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自作主张,而是聆听,接受,包容。第三点,是课题分离。课题分离实际上是把对方跟自己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来对话,是尊重对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主性。当你拒绝别人的求助时,不需要感到内疚,你应当相信他能够接受和理解,也有能力能够克服这个困难;当你需要「麻烦」别人时,不需要感到害怕,你应当相信他能做出合理的决策,他如果答应你,那么一定是他深思熟虑之后、觉得正确的选择;最后,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在尊重他人边界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建立自己的边界,设定好自己的规则,并告诉别人你的边界。
张秀丽
守住自己的边界是自己要去维护的
王浩
一个人心理能量的大小和他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直接关系,而对外界的干扰和渗入的应对能力,就是衡量心理能量的标志。 如何应对干扰,前面我也写过一个短文,叫做好事多磨。今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 一般人遇到干扰都会表现出 发力的特征,比如烦躁,发怒生气等向外求的行为。 而干扰其实是一个让你沉静下来的稳压器,干扰就是压制面,当你要发力时候,你在靠近干扰时候,你会因此出现无文字状态,这时候干扰就是一个阻力,阻挡你爆发和表达出来,而让你沉醉在向下,向内求的坠入之中。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