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陪伴是一盏灯,你在漆黑的夜里独行,我愿化作明灯陪伴你,你

冯红艳
陪伴是一盏灯,你在漆黑的夜里独行,我愿化作明灯陪伴你,你不离、我不弃。 愿你绕过险阻,最终走向黎明。

0温暖
1回答
相关回答
刘芝
网上看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 女孩从小备受父母疼爱、呵护,虽然家境一般,但衣食无忧,别人有的她也有。 可即便如此,她整个成长过程中总是很难开心起来,每次有想要的东西,都觉得很有负罪感。 甚至填报志愿时,都不敢随心所欲选自己喜欢、擅长的中文专业,被迫读理科。 深究其原因,就是她不管做什么,得到什么,父母都会给意见,提醒她: “看,家里最好吃,最好用的都给你了。” “你想要什么,爸爸妈妈再辛苦,也会努力帮你争取到。” “就报理科吧,文科读完出来不好找工作,别像妈妈一样,一辈子只能当个普通会计。” 一字一句,听起来都是爱。 可女孩心里特别堵,不舒服。 吃的肉不香,买的书包也不好看,就连读书,都觉得是别人的任务,没有自己的人生。 很多孩子不是缺失父母的爱,而是享受父母的给予时,总有很沉重的负罪感。 尤其是父母那一句句“为了你”,说起来轻巧,却是压在孩子心头上的千斤重。 心理专家武志红这样评论道: 当父母使用“我是为了你”这句话时,潜台词就是“一切责任和其中的‘坏’,都将由你承担,而我是好心的,所以要被免除一切责任和愧疚”。 换句话讲,父母旗帜鲜明宣告自己为了孩子,辛苦操劳,付出了一切。 万一孩子做不好,达不到预期,那是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无关。 这种自我牺牲的“伟大”,是一种情感勒索,以最直接的委屈,给孩子以最深的愧疚。

谢芳媛
我们办公室的小李,是一个典型的宅男,也是一个书呆子。   他上班永远穿工装、皮鞋,下班穿运动服、球鞋;工作不忙的时候,他也不喜欢闲聊,拿一本厚厚的业务书,坐在角落里啃了又啃,仿佛那玩意儿真比面包还美味;下班之后,据说不喜欢打游戏的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尤其是周末,一去两天也不烦;他租的房子,厨房是最干净的地方,因为他永远不做饭,中午吃食堂,一早一晚都在外面吃。就是这样一个木讷的人,有一天上班来,竟然主动跟大家聊天,问什么花花期又长又好养。我笑着说:“长寿花啊,种下就不用管啦,只要有点阳光它就开花。”   第二天,小李居然又向另一个女孩请教:“你们过生日时,喜欢男朋友送什么礼物?玫瑰花吗?”女孩嘎嘎大笑:“玫瑰花必不可少啊!你这几天得了花痴病吗?一会儿研究家里种什么花,一会儿又问送女孩子什么花……哈,我明白了,你这是心里有了喜欢的人,我没有猜错吧?”小李是多老实的孩子啊,一边脸涨得通红,一边点头如鸡啄米:“……不是……算是吧……”我们大家对小李的终身大事关注已久,急忙凑过来打探:“怎么认识的?有照片吗?快让我们看看!”   原来,小李心中喜欢的这个女孩,就在图书馆上班,因为他去的次数多了,慢慢和她熟悉起来。她知道他周末一定会去,有时会提前给他占好一个座位,他也在中午出去买午餐时,顺便给她带一份;女孩说自己平时不喜欢交际,所以选了在图书馆工作,这里相对清静一些。可不喜欢说话的她,偏偏在和小李聊天时,有着说不完的话。就在不久前,小李鼓起勇气约女孩一起看电影,人家竟然答应了!他现在这么紧张地追着我们问东问西,是因为女孩的生日快到了,他们约好了要在他的出租屋里一起做饭、吃饭,他要把家里好好收拾收拾,还要准备送给女孩的礼物……   后来的后来,小李不用说我们也猜得到,他的恋爱比较顺利。因为他开始穿休闲装,下班就急着离开,头发梳得很清爽,走路有时还哼着歌儿。一个人心中有了喜欢的人,每天都有所期待,生活才能变得这么有意思啊。   记得很久之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讲一个从农村奋斗出来的女孩,为了在城市里打拼出一片天地,她多年如一日,不交朋友、不在外面吃饭、不看电影、不谈恋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