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与其尽力地避免痛苦,不如努力地获得快乐。

黄强
与其尽力地避免痛苦,不如努力地获得快乐。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张钦霞
有时候你有没有觉得,好像自己也有很多潜力,不知道被什么限制住了,看着别人的优秀,其实是有一些不甘心的。 心理学界有一个关于“习得性无助”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头大象在马戏团里表演,它力大无比,能够轻易举起200斤的木头,表演结束后,驯兽师把大象拴在一根很不起眼的小木庄上。有人看了很好奇,因为这头大象只要轻轻一用力,就能够把小木桩连根拔起,挣脱捆绑,但是它却驯服地被一根细细的铁链拴在那根小小的木桩上。有人便好奇地问驯兽师:“这根小小的木桩怎么可能拴住这么一头大象?”驯兽师说:“其实这根木桩已经限制不了这头大象了,只是当它还是小象的时候,它就被拴在这根木桩上,它也曾经不停地奋力挣扎,却总是徒劳无功,还让自己受伤,时间久了它就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挣脱这根木桩,慢慢就放弃挣扎,也就认命了。所以,只要被拴在这根木桩上,它就乖乖顺从,毫不挣扎。 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小时候的经验如何影响了成年后的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几乎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这头大象的影子,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因为没有能力反抗大人、反抗环境,只能屈服、顺从,或者压抑,或者讨好,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好,才让大人那么不满。现在的我们尽管已经长大成年,已经具备反抗的能力,但我们的认知模式已经形成,在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依然会陷入童年时的无助状态。 那么这样的限制有没有可能被打破呢? 有两种可能,一是被动打破。想象一下马戏团的那头大象,如果在某天遇到危机生命的突发事件而受到惊吓,它出于本能的奋力逃窜时就会忘掉那根木桩,从而就轻易挣脱。同理,有时候,危机情境就可能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但这是被动的,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希望永远也不要遭遇危机。 二就是主动打破。这个就是需要有意识地去突破自己,如果你在遇到事情时,第一时间先冒出的念头是“我不行“,那可以试试在第二念头给自己一个反问:我真的不行吗?有没有可能我也行?只要先习惯性这样反问自己,再在合适的时机去尝试挑战,或许你能发掘出自己被限制了的潜力。

任杰
著名心理咨询师毛樱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个中年女性跑来找她做咨询,说丈夫在单位人缘特别好,待人和善、彬彬有礼。 可一回家,却总是没有好脸色,不是板着脸就是眉头紧锁,让她和女儿特别堵心。 她曾经不止一次反思过,是不是自己不够温柔体贴,可丈夫却又说不是。 再继续追问下去,丈夫回答说: “一个人哪能整天都是笑脸?我在外面为这个家打拼很辛苦、很疲惫,回到家也没打骂过任何人,只是不想说话,有什么不可以?” 她很理解丈夫的工作压力,但也希望丈夫回到家对她和女儿能有笑脸。 久而久之,她就患了抑郁症。 看过一句话:比看得到的身体家暴更可怕的,是看不见并很难取证的表情家暴。 最伤人的往往不是拳头,而是一张难看的脸。 反观那些和颜悦色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基本不会出现剑拔弩张的时刻。 因为看到家人充满笑意的脸,再大的气也瞬间消了一半。至于剩下的问题,也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解决。 一个家庭最让人窒息的,就是有一个喜欢摆臭脸的人。 豆瓣博主@小蕾分享说,她的父亲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平时就喜欢板着脸。 父亲生气的时候也不说话,但眼睛一直盯着你,就算认错了,也会摆很久的脸色。 有一次,小蕾邀请朋友到家里来玩。 从朋友进门开始,父亲就拉着脸,还不时制造一些声响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没过一会,朋友们就识趣地找理由纷纷离开了。 这件事小蕾越想越委屈,和父亲的关系也越发疏远。 小蕾说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有什么问题不能直接说出来,为什么非要摆脸色? 一个人的坏脸色,毁掉的是一家人的好心情。 倘若时时看见一张冷面,再多的热忱也会凉透;日日面对一张臭脸,再深的情分也会耗完。 世间最厌恶的,莫过于把一张臭脸摆给亲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03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人: 在外面,跟人慢声细语,和颜悦色。一回到家里,寡言少语,冷漠无常,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 他们把好脸给了外人。 真正有教养的人,都懂得把好脸色留给家人。 职场人邓小可有个客户李总,刚辞职创业时,举步维艰。 工作要去拉投资,每天早出晚归,陪客户喝得烂醉。 创业的那段时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外面哭。 可回家前,他就整理好情绪,挤出一丝微笑,仿佛像没事发生一样。 他说:我从不把外面的压力情绪带回家,带给家人的,永远是一片和睦与平静。不管在外面经历了什么,家永远都是最温暖、治愈我的地方。 再烦,也要留一丝温和对待家人;再恼,也要留一枚微笑留家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